第一百五十七章 (二合一)(7 / 8)
上一次她和沈瀚音虽然因为过于年轻而显得惹眼,但只是混在一众大佬里的两个小透明。
然而这一次,他们五个人则由杨院士带队。
杨大佬的功绩和别树一帜的“倔”圈内闻名,沾着杨院士的金光,他们一行人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是一个大写的牌面。
杨院士和众位大佬打起招呼的时候,对方通常都会忍不住朝叶千盈看看——在一众平均年龄四十到五十的领奖人里,叶千盈二十多岁的小脸蛋,实在是青春得太过分了。
不少人见到叶千盈,都要忍不住问一句:“老杨,你是把学生带进来了?”
“什么学生,我倒想她是我的亲弟子呢。”杨院士宽厚地笑一下:“小叶是跟我一起领奖的研究者。”
此话一出,来人往往就要刷新一遍对叶千盈的概念,以惊异的目光一改先前长辈的慈爱,认真地对叶千盈高看一眼。
水至清则无鱼,任何奖项里都可能混进一些“关系户”。就连诺贝尔奖那样的世界级大奖,隔三差五也要闹出点岔子来。
但是就算这样,哪怕叶千盈是哪个学术界大佬堵上前途都要力挺的关系户,也不可能让她这么年轻就站到人民大会堂上,拿每年只有一个的特等奖。
——要知道,每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可都是由那几位一二把手亲自颁奖的啊。
如果给一个德不配位的研究者安排了这么高的位置,出头的噱子先烂,这行为不能被叫做堆资源力捧了,而应该被称作学术性自杀,自绝于天下。
所以,换而言之,叶千盈现在取得的成就,必然是清白的、她配得上的、拿到公众前、明面上来,也毫无问题的。
她还如此年轻,便已有了如此成就,这又怎能不让大家惊异?
……
每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都涵盖着数学、物理、天文、生物、农业、材料研发……等种种领域的最新发现和精英进展,如果分门别目的仔细划出不同的科数,行业只怕不下百种。
各界之间都会在边缘处产生交集,但大部分的研究内容还是不相交。
所以地球科学的研究者可能对叶千盈感到陌生,叶千盈也有很大的概率不认识生命科学界的新秀。
然而只要继续往上走,一步再一步,在人类的顶峰,科技的最高点处,他们总会彼此听说过对方的名字。
而现在,叶千盈所认识的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