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厨房琐事及陈家父母(6 / 7)
果能再买回来可不就光宗耀祖了?
谁料孙辈出了个文曲星!开始不过是爹瞧着他机灵花了二十枚鸡蛋送去村里一个老书生家里学认字,想着识几个字将来送到城里学门手艺不用在土里刨食。
谁知道这孩子过目不忘短短的两年便将老书生肚子里的墨水掏空了,每每让他大赞是我陈氏的麒麟儿,继续读下去定能考个秀才!
可秀才又哪里是好考的?笔墨纸砚还有束脩哪一个不要钱?这花费实在是太大,不说村里的这个一辈子没去过府城的老书生只看前面村头的那个头发发白的老童生,别说他们家就三十亩地,就是百亩都打不住啊!
可不让他读吧又不忍心,别人读几十遍都记不住的,他一遍就记住了,每天早上一边喂鸡一边背书,外出打个猪草也能背一篇文章,朗朗的一点停顿都没有。
村里多少人家羡慕他们老陈家出了个神童,回回见了都要夸一夸考一考的,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啊!
后来啊,后来遇到了一个秀才老爷,也说他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全家这才下定决心。就这么着,先送去镇上的书塾然后又遇到了大善人刘老太爷,入了他的眼带在跟前教导着十六岁就连中三元成了秀才!
恩同再造啊,刘老太爷对陈家的恩情比山都要高。
可这大刘氏……
哎!陈老大每每想起这个都会由衷地感叹,这老话里头说的低门娶媳高门嫁女,真他娘的说得太对了!这高门儿媳妇可不好处啊,轻不得重不得,老婆子多少次在屋里抹眼泪,好不容易这大刘氏因为一场风寒去了,又来了个小刘氏!
如今就只盼着这小刘氏是个好的,能待孙子好,帮衬着儿子,旁的也就不多求了。
作者有话要说: 讲一讲文中这个“穿越”的事情,女主是胎穿,也就是在古代从小婴儿长到了十五岁
不要纠结她在现代是什么年纪,结婚与否(当然是没有),是否成熟老练,因为她现代的生活与古代并没有直接联系的。我很认真地回想十五年前我经历过的事情,很明显我只记得当时在读书,但是几年级?老师是谁?同桌是谁?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都要找出毕业照来好好回想一番才能想起一些。
这说明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
人们常说环境影响人的性格,现代的经历会让女主拥有一些现代女性的优秀品格,一些知识,但不会时时影响着她,她如今的性格也会受到古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