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百岁铃(二)(6 / 6)
。
江秋萍坐在巷子口的台阶上拱了拱脚趾,感觉痛中有痒,不太好受。这几天下来,他脚板心打泡侧面生茧,人还有精神,可腿脚吃不太消了。
张潮应该是看出来了,所以有心照顾他,自己去店里打听消息,省了他这几步路。
整个早上他们跑遍了东城区的药行、石料坊和琢玉访,要不是城里没有道观,他们少不了也要上去叨扰两句。
可所有的掌柜见到他们包袱里的慈石都眼睛放光,期待地问他们出多少钱能卖,这明显都不是见过它的反应,两人只好对付了一顿午饭,跑到西城来了。
张潮进去有一阵子了,江秋萍犹豫了一下要不要进去看看,但过多的失望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他用双手撑住地面,无聊地打量起了满街的行人,他们悠然懒散、嬉笑怒骂,看起来十分安稳幸福。
可是那些刻满字的白骨,在是非降临之前,也曾是这种生动快乐的模样。
江秋萍忽然难过起来,他一直觉得自己还算聪明,只要给他机会就能干出一番业绩,可真正动起来了才发现知易行难,区区一块石头的来源,他查起来都这样费……
黑色的皂靴忽然停在了他的眼底,张潮冷淡的声音在头顶响起:“走,去一趟来春街。”
江秋萍眼皮一跳,猛然抬起头来:“有线索了?”
张潮将他拉了起来:“这间玉坊的伙计刚说了一句话,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
江秋萍眼神一亮,更直接的线索可能并不是这块慈石从哪里来,而是木匠有东西留下来。
两人匆匆赶回东街,张潮直接踹烂了木匠家的门,然后两人从原来放慈石的泥土下,挖出了一个铃铛和一张纸条。
铃铛鸡蛋大小,钟形,内腔里悬着三个铜舌。
而纸条是用牛皮纸折的,上面的字歪七扭八,写着: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
江秋萍和张潮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这两样东西是在打什么哑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