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番外 二落花时节(2 / 8)
半空中忽然和无声的坠落的泪水碰在了一块。
那会儿还是清晨,斜照的日头从窑顶的风口里射进来,崩裂的水滴溅成扑向四方的细末,在金色的朝阳里呈现出了一种“散”的意态。
王锦官不知为何,忽然在这副宁静的画面中领悟到了一种刻骨的悲哀。
但是很快她就明白了哀从何来,因为捡尽骨灰之后,李意阑将解戎的枪头一并放进了坛中。
那柄他从来视若身家性命的兵器如今被他一分为二,一半随友人入土,一半留在了身上。
这也不是不能解读成高山流水觅知音,但李意阑偏偏又不是那种会纵情高歌的狂士,他打小就能忍,字里行间也清明得过分,因而此举不是痛中恍惚,王锦官想起他半夏中毒后的那个夜晚,知辛光着脚过来救他的情急模样,于电光石火中猛然顿悟。
比起知己,这两人的关系更像是自己和李遗。
离开清凉寺的路上她向李意阑求证了这事,后者给她看了信,纸张被折得颇有心机,刚好就在梅花那一句。
王锦官默默地看完之后又原样叠好,脑中的杂思顷刻像浪潮一样迭起。
知辛数次的欲言又止浮现在眼前,让她在品味间忽然明白过来,为什么明明说是萍水相逢,却又忽然想起了大夫姓“孙”,还将“十二年前”说成是“七年前”。
因为知辛自己也在挣扎,在查出第五桩白骨案后的主使和救李意阑之间摇摆不定。
一旦自己找到孙桥,他必将面临暴露的境地,但找不到李意阑必死无疑,所以他刻意模糊了消息,打算将李意阑的生死交给天意。
可谁料到了最后,为李意阑生机苦心孤诣的竟还是他。
面对这样的心计和情义,王锦官说不动容那是假话,但她也委实说不出安慰或谴责的话。
斯人已逝就是事实,此后一生看不见、摸不着、说不上话,并且岁月会让他不断褪色,无人再与你谈起他,快意失意他都无法与你共享,记住他不容易,忘记也很难,这些事她正在经历,不知道李意阑会不会步她的后尘。
王锦官愣到马蹄踏过了数里地,才淡倦而温柔地开口笑道:“以后多到崇平,来看看我吧。”
那时李意阑已经在平静等死,不过他还是说了声“好”。
孙桥为他开膛接脉那天是正月十一,血淋淋的内腑在人前展露,在令人齿寒的残酷之外,还有一种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