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流言渐起 栾良砚落榜了!(3 / 5)
么好待遇,完全是沾了他小叔的光,木工坊老板大儿子也是走科举道路,但今已过弱冠之年,才勉强考到一个童生身份。饶是如此,也比许多至今连童生也考不上的而立乃至不惑年辈要好上许多。当然,木工坊老板最期盼的还是自家儿子能捧个秀才回来。
提到自家大儿子,栾大憨厚的脸庞浮起笑意:“瞧上次带回来的信说,约莫这个月末就能回来一趟。”
“真的?”栾母惊喜。
“当然是真的,”栾大笑眯了眼,“娘,回头让从子给您带一些城里的吃食回来,尝尝鲜。”
栾母摆了摆手里的蒲扇:“我尝那金贵玩意儿干啥,不用让他带。”
栾大嘟囔:“必须让他带,您一直念叨着他,他要是敢不带,我打断他的腿……”
“行了,”二嫂栾刘氏实在看不过去,打断他,“大哥,你当真没听出来啊?娘哪是念叨从子,娘这是惦记三弟呢。”
栾大抓了把后脑勺,啊?惦记三弟打听从子干啥?
一直默默做着针线活的大嫂忍不住插嘴:“娘是想让从子打听下小叔子的消息吧。”
栾母点头:“没错,木箪一直没信儿,我心里有点没底,按理说,这个时候榜单应该贴出来了,好坏都该来个信才是。”
大嫂栾李氏柔声劝她:“娘,甭担心,从子在城里,见识的人多,回头让从子帮忙打听打听。”
栾母颔首叹息。
家里找人给从子带了信,此后几日,栾家众人一边等从子回家,一边期冀省城那边来消息。
不知不觉,又是十多日过去,仍旧没有任何消息传来,栾母越来越坐不住,二嫂也时常嘟囔着,莫不是外面传言成真了,三弟当真没考上,一时窘迫才不敢传信回来。
当然,这话有次被栾母凑巧听到,栾母狠狠锤了二媳妇一顿,要不是栾二求情,小孙子呜哇大哭,栾母非得把栾刘氏赶回娘家,让她好生反省两个月不可。
陶茱萸提着饭盒走在乡间小路上,这几日是收割的时节,家里人都要下田劳作,就连一直被娇养在家里的大丫也要出份力,唯有陶茱萸仍旧不用下田。
虽然不用去田里,但家里的活儿全都堆到了她身上,琐碎的事情又多,不比下田轻松多少。
为了抢天气,晌午家里人不回家吃饭,由陶茱萸送到田间。一路走来,基本上每块田地里都能看到顶着日头劳作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