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3 / 4)
那把刀伴随先祖半生,又得太元祖在刀上提了字,故而那把刀先祖便不舍得再用,从此供奉在杜家祠堂里。之后,先祖又耗尽心血,找尽材料,为打一把一样的刀。刀身、身重,都和那把一模一样。只是,材料找到,刀打好,先祖年事已高,也拿不动刀了。故而这把刀一直在杜家的库房里,还没开封过。
说起来,这也许也是缘分。杜家此后再也没有出过武将,即便有弟子习武,可也喜欢耍剑,竟没有一人喜欢用刀。如此,这把刀赠与你。”
秦放没有想到这把刀还有这等来由,他再次跪下:“多谢老师,我一定用这把刀守卫启国,扬我启国荣光。”
杜科点点头:“好。”
接下来,大家开始吃早饭,早饭后,秦放带着杜科和沈礼贤去了兽山道观。杨海燕命人给他们准备了饭盒,饭盒里的糕点、面条、茶水可以垫肚子,这爬上一个时辰的路,怕是肚子会饿。
糕点是小蛋糕、绿豆饼,面条是凉皮面、凉拌黄瓜,茶水是绿豆汤。这些都是放在冰桶里的,叫秦放拎着。
待秦放他们离开之后,杨海燕要着手晚上的宴会了。早上行了拜师礼,晚上邀请亲朋好友吃饭。更何况,杜科是为公事儿来,也要见见本地的官员,干脆借着晚上的宴会了。
好在云襄县没什么官员,也就正七品杨县令、正八品柏县丞一家、还有从九品的宋主簿。最后是魏霆,秦三叔夫妻。
杨海燕把客人名单列出来,杨县令、柏县丞、宋主簿那边,让人送帖子过去。秦三叔和秦三婶那边,就派侍卫赶马车过去。
这些人安排好之后,杨海燕想了想,又去了留馨院:“阿母。”
秦母和秦奶奶倒是庆幸有杨海燕在,不然她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做,现在有了杨海燕,她们好像就等吃了。这会儿见杨海燕过来了,秦母忙问:“燕燕,这几天你辛苦了,有哪里需要阿母的地方,你尽管说。”秦母也不好意思,这要是一般人家,像他们百里村的,应该都是亲娘搭把手忙的,哪里是儿媳妇这样忙碌。可也没有办法,谁叫他们都不懂呢。
杨海燕道:“阿母放心,我不辛苦,再说,为了相公便是辛苦一点,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听到杨海燕这样说,秦母忍不住笑道:“你这孩子……”
杨海燕:“阿母,我这会儿过来,是想问问您,今日晚上府上会办晚宴,庆祝相公拜师,我请了三叔和三婶过来,这不,我想着三舅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