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3 / 4)
“前提是时间得够啊,”副厂长苦笑,“之前常欢要开玩具分厂,就带走了一些人;现在发动机厂是只有两条产线,暂时只有厂长带着四个班长过去了,但市长跟省长都特批了流程,马上要拨新机器下来,发动机厂今年内就会扩张、增加产线,到时候,估计还得从我们这边扒拉人过去……”
“我们选中的管理储备人员再多,可根本没时间让他们慢慢成长起来。”
肖倩倩之前一心做发动机,生孩子之后,又专心调理身体,萧鑫不把烦心事跟她说,她根本没预想到,厂里缺人已经缺成这样了。
她只是随便转一转脑子,就从副厂长这些话里,想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那,普通员工的招聘,跟得上我们现在的生产强度吗?”
原本产量一般的八一厂,分化成三个明显有大前途的工厂,而相隔不远的地方,还有爸爸他们的收音机厂。
这么多工厂需求大量的产线操作工,光是在附近招工,肯定已经招不足了。为了不影响生产,尽早满员,招工时,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定然会降低。
“附近只要读过书的,我们都让人家来考过试了,成绩合格的,成为临时技术员,我们一边用着、一边让老员工带他们——现在萧鑫也在带新人,你回来之后,肯定要给你再弄过去两个;其他识字但是不怎么聪明的,安排做仓库管理、写编号等活;至于普通的操作工,我们已经把标准降到身体正常、年龄低于五十岁就行了。现在整个徐市,估计都找不到几个没工作的青壮年咯。”
这么宽松的招人条件,也就是在这种极度缺人的特殊时期,才会出现。附近能来的人,基本上都来了。
八一厂几个大领导天天焦头烂额的,但对于整个徐市来说,却几乎是家家欢喜的状态,原本无业在家的年轻人、中年人,终于有地方接收了。
顺带着,因为无业而到处游荡的人少了,这徐市的社会环境都清朗了很多。
“这么大批量招来的人,在厂里听话不?”肖倩倩又问。
副厂长摇摇头,“刚开始的时候,刺头多着呢。不过,我们现在全是小组制,提了许多小组长,小组长每个月也就多一块钱,然后让他们管自己小组的人,管不好再换人上。管得好,有机会往上升。这么明明白白的利诱,倒是让不少人安分下来,打算冲班长的位置。”
“你们把车间改造后,产线集中了,操作工也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