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3 / 4)
接把常欢给叫来,嫌弃她作为亲闺女,还给他找麻烦,嘀嘀咕咕说了一通之后,才同意申请。跟对发动机厂一样,让她安排好生产,在不影响生产的基础上,再派人过来听课,玩具厂离得近,听课人员名单,在上课的那天上午提交都行。
发动机厂、汽车厂、玩具厂,现在都是产能很大的大工厂,即使把听课人员限定在技术员、还有副班长级别以上,每次来听课的人,几乎都坐满了大礼堂。
不过,面对这样的阵仗,肖倩倩一点也不怂。她跟萧鑫就跟当年去一汽厂做演讲一样,夫妻俩相互配合,一个负责做板书、放图纸等,一个负责讲解。
为了照顾到每一个听课的人,他们刚开始授课的内容并不深奥,只是从三个工厂目前的生产、研究水平出发,结合实际,慢慢提升钻研的深度。
不过,他们每周还会留下一个超水准的问题,让这群特殊的学生们,自己钻研。
这是为了从中选出技术基础比较好、具备较优秀的自学能力、并且学习意愿更强的人。
学了一个月之后,还真叫肖倩倩选出了十来个。
不过,这十多个人里,一半都是熟人——吴叔、大王、小王这三个,是之前跟着他们做发动机研发的;吴二勤、李文、朱健、蔡罗平这四个,则是跟着他们做挖掘机改进的;还剩下五个,其中两个是汽车厂这边的技术员,一个是玩具厂那边的技术员,一个是汽车厂的年轻副班长,一个是发动机厂的二十五岁的班长。
总共十二个人,肖倩倩跟厂长打了报告,申请把这些人抽调出来,跟她一块做新项目。
“新项目?”厂长疑惑地看着肖倩倩,“我以为你们会回过头去,继续深入研究发动机,或者继续做挖掘机,怎么这会说什么新项目了?”
“主要是感觉现在的社会形势比较安稳了,国内的商业肯定会慢慢发展起来——不,或许会发展得很快。这样一来,以后定然有私家车的需求。在政局动荡之前,海市那边,不是有汽车厂做过小轿车,还挺受欢迎的吗?只是之后私家车卖不出去,他们厂倒闭了。”
“我觉得,现在开始研发私家车,是个合适的时机。”
“即使私人购买私家车的不多,可国家方面,对公务车的需求也会慢慢提升,我们接下来往小轿车这方面发展,同样有利可图。”
厂长想了想,并未反驳肖倩倩的说法。
他是挺关注时局的,知道肖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