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136章【几头下注】(1 / 5)
曹冲溜达入内, 见周瑜坐在亭子里弹琴,他人到了,琴声也没停。曹冲便止步在亭外完一曲, 才迈入亭, 周瑜相对而坐。
“公瑾。”曹冲一如既往喊得亲近。
周瑜手按在琴上, 朝曹冲道:“这焦尾琴弹着倒不错。”
相传焦尾琴乃是蔡邕所创, 是蔡邕因战『乱』流落外地,偶然抢救出一块梧桐木,痛惜良木险些遭毁, 亲自将制成了琴尾带有焦痕的七弦琴。
焦尾琴的由来虽带着点惨伤, 弹起来音『色』不凡,颇有些“经霜更艳, 遇雪更清”的味道。
曹冲上个月不经意瞧见一把, 觉得周瑜应该会挺喜欢,便悄悄弄过来派人送到庄子这边。
见周瑜果然喜爱得很, 曹冲乐滋滋地说道:“我也觉得好。若非我琴弹得不好, 我就自留着了。”
周瑜看了他一眼,着说道:“仓舒你怕不是弹得不好,而是不想弹好。”
曹冲认真反驳:“若能弹好, 谁会不想弹好,不过是能力所限罢了。”
周瑜不予置评。
他观曹冲行只有自一套章,想来心也有自的秤杆,只不踩到他暗自划下的底线, 他便能得过且过、蒙混度日。
这种想多少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在。
过去曹『操』好歹只是曹丞相,可如今曹『操』受禅登基,一下子成了子。皇室之岂有父子兄弟可言,即便少年时再怎么去维系, 也抵不过权势一的消磨。
曹冲如今的境况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到退无可退,那就只能垂手就缚、任人宰割。
“换了旁人未必有你这赋,你不试试看又怎么知道自弹不好。”周瑜神『色』随意,似只是在说琴,又似意有所指。
曹冲长长地“唉”了一声,可算知道他四哥为什么会那么锐意进取了。
杨修、丁仪等人之于曹植,绝不亚于周瑜之于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他太清楚周瑜心里藏着江东,他四哥是毫无保留地杨修他们交好。
是杨修和丁仪他们也这么一劝,曹植岂有不心动之理。
只不过人各有志,他不去相争所需克服的不过是心里那点欲念,真相争的话少不得拼个头破血流,他为什么选最难走的那条路?
虽说眼下曹『操』认了他这个儿子,可若真到了考虑把他放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