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怀表(5 / 9)
雨中攥紧了拳头。
———————华丽丽分割线—————————
素叶到藏区有一周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周里,她在快速适应了高原反应后就开始投入工作。能够这么快的适应这里的气压,都要源于她以前的攀岩经验,比这里海拔更高的地方她都去过,而西藏,她之前也来过,早早地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但何明、顾琳和程军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足足熬了七天才勉强适应高原反应,刚来藏区的时候,这三人几乎都要昏厥。
令素叶另眼相看的是方蓓蕾,她虽然也有高原反应,但看得出耐力极强,虽说有时候跟素叶说话还不免有些争执,但也跟着她一同来照顾其他同事。
以前素叶来西藏,大多数走的都是旅游景区,在拉萨待的次数最多,像这次这样深入山区的行程,还从来没有过。
下了飞机后,她能感受到的就是在北京享受不到的清新空气,虽说这个季节在藏区很冷了,但白天的阳光很充足,似乎,在面对这样灿烂的光线就已经成了心悦的事。
到了灾区,素叶便无暇顾及天空有多蓝,白云如何像是棉絮一样铺开的盛景,更没心思去享受人与大自然的融合,不想去感受大自然神奇的治愈力量。
入眼的都是满目疮痍。
四处倒塌的房屋,因为地震而形成地面的巨大裂缝,有孩子的哭喊声,有解放军官兵的身影,有医护人员忙碌的脚步声。
更让她感到震撼的是,藏区孩子们的眼睛。
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惊恐和无助,正如她在资料上看见的一样,令人揪心。
任务就这样下达下来了。
除了来自北京的心理专家外,还有其他地区赶赴来的心理辅导员,灾区共有一百多名儿童,最大的十四五岁,最小的仅有三岁。因为素叶等人来自全国权威心理诊所,所以他们五个自然成了重中之重,再加上素叶原本就是组长的身份,到了藏区后便迅速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心理团队,来应对各种各样的心理难题。
她将灾区的孩子进行分类,失去父母的放在一起,失去母亲的放在一起,失去父亲的放在一起,父母健在的可以做轻微的心理介入。然后再按照年龄、性格、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类,平均给各位心理医生,每个医生手里大约会有四五个孩子。
来到了藏区,素叶才知道,人原来可以这么忙,时间可以这么被细分,也终于感觉到,从前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