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3 / 7)
夷,暗搓搓在心里盘算:在齐鲁这边搞事不太好,可能有人会早早猜出答案,不如用在开封那边给人挖坑。
开封那地方可是聚集了大批熟读律法的大佬,坑人,就该坑那样的!专业人士也跳坑,多爽!
王雱把案件从易到难编排编排,又即兴编出一批百字刑侦谜题给方洪宣传用,准备借机搞搞普法教育,提升提升百姓的法律意识。他把稿子整理好了,找人直接给送到京城去。
……
开封这边,方洪手底下已经分出多个出版分支,有专门负责搞文会文刊的,有专门筹划医学期刊的,还有绘本、话本等等出版和营销的。其中文会文刊和医学期刊都已经固定下一批长期读者,在专业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尤其是医学期刊,上头每期都会针对特定疾病进行研讨,刊登出相关的治疗方法、养护方法。一开始还有人敝帚自珍,不愿意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公布出来,后来他们发现有些对头学派居然夹带私货,把自己的破理论给放出来误导别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方洪有心造势之下,这本最开始就一炮而红的医学期刊如今成了权威的“擂台”,各家争论到高潮都会忘记藏私,唰唰唰地把看家本领掏出来论战。曹老头和司马琰现在负责给稿件把关,顺便科普一些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再夹带私货宣传时刻体检的重要性。
体检这事对各地的大夫都有益,是以大夫们都积极推动,大大提高了各项重大疾病的发现率,在各地豪强富户之中早已普及开——有钱有权的人家往往是最惜命的。
得知创刊人中的“玉圭居士”正是体检的最初推动者之一,不少人都对这本医学期刊很有好感,即便不通医理也当做科普读物买回家学习学习,以免家里有人生病时两眼抓瞎。
有过炒热这么多书的经验,方洪收到王雱的稿子后只看过一遍就晓得怎么运作。
这回王雱把书挂到了王安石名下。除却和苏轼通信时小小展露过自己的“才华”之外,王雱的原则一向是能躲背后就躲背后,能暗中搞事就暗中搞事,他还是棵可怜巴巴的小树苗!长太大被人拔了怎么办!还是低调点好!
何况这么坑人的书,要是有人给他寄刀片怎么办?他还是个孩子!
方洪对于挂在王安石名下也没意见,王安石好歹是编纂过《五年科举三年模拟》、写出过《杜甫诗选》的畅销书作者。
随着这本探案兼普法的书正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