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马上当爹(2 / 4)
斥一顿,直骂他们捕风捉影,和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市井闲汉无异!骂完之后还要狠狠地夸王雱一通,说朕的状元郎从不在朕面前提及这些,你要是不上这么一折子朕还不晓得他平日里竟然受了这么多委屈!世上有元泽这样光风霁月、磊落光明之人,更衬得你们这些造谣生事、无事生非的卑劣小人多么不堪!
负责拟旨的王珪被恶心得不轻,忍不住提出质疑:“……官家,这不太好吧?”这是直接把这家人钉在耻辱柱上了,太残忍,太无情!
官家含怒道:“他造谣生事还有理了?”
王珪顿时默然。
不,不是,以前这种捕风捉影、强安罪名的事也不少,你不是都很宽容地放过了吗?
官家下诏把“武榜眼”他爹训斥了一顿的事很快在朝中传开了。
这武榜眼一家也是正撞枪口上,官家有意杀一儆百,下的不是口诏,而是正儿八经的诏书,不仅不能扔掉,还得好好的供起来,真是太惨了!
通过各种途径知晓诏书内容后,原本准备弹劾王雱的台谏诸官决定把写好的折子烧了。本来就没多少真凭实据,现在官家金口玉言否认了,还是别往上凑了,惹不起惹不起。
武状元就武状元吧,也不见得往后就飞黄腾达。
而且台谏诸官心里也有点不满:咱文官的事,你一武勋世家来喷什么?就许你自家儿子参加武举镀金,不许人家朋友得头名?
文官喷武官,那是政治极其正确的事儿;你武官喷文官,那就不行了,尤其你细算起来还是皇亲国戚,家里有人尚过公主的,更不应该!所以,和台谏内部常见的同气连枝、相互声援不同,“武榜眼”他爹站出来瞎喷根本没人站出来替他喊冤。
这件事来得快也去得快,王雱知晓时已经消弭于无形。
王雱很是遗憾地跑去找韩琦提起这事:“怎么就这么解决了呢,都没给我和他们辩一辩的机会!”
韩琦看到这唯恐天下不乱的小子就烦,想揍又不是自己儿子,揍不得,只能说:“人家已经够惨了,你就别再火上加油。”从前包拯喷了官家一脸唾沫,官家都没放在心上,这回有人喷王雱却被官家批得这么惨,众人心里都应该有数了:这王家小子动不得,要没抓住真正的把柄千万别再自讨没趣了!
王雱想想朝中风传的诏书内容,也觉得那家人挺惨,又听对方家里也是有人尚过公主的,不由反省起来:难道我专克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