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长鱼面(8 / 15)
肉来,瞧上去身体康健许多。
一老一少相互依偎、扶持着,度过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
永平十六年,发生了许多事。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昭宁长公主的独子下场科考,即便糊了名,也依旧凭借真才实学高中进士。
对于宋七娘个人而言,那年最印象深刻的几件事,是陈阿婆、甄九娘先后去世,以及她正式从甄九娘的手中接过宅子。
陈阿婆是先一步走的,临去之前,她还拉着宋七娘的手,说了许多宽慰的话。
她说,晚年能遇见七娘是最大的一桩的幸事,不怕外人笑话,她是真情实意将七娘当自己的孙女来疼的。
她还说,自己这辈子活够了,最后这几年托七娘的福,日子过得也很好,所以希望七娘不要因她的离去而伤心难过。
因着陈阿婆的离去,宋七娘给对方操办完葬礼,消沉了半月有余,方才渐渐缓下心绪。
陈阿婆走后不久,甄九娘的身子骨也日渐消瘦。
如若说,陈阿婆的故去是因为年事已高,也到时候了。那么甄九娘的患病,却是众人谁都未曾料想到的。
说来依旧有些不敢相信,仅仅一场风寒外加狠狠摔了一跤,甄九娘便就此卧床不起。哪怕往里头填再多的金贵药材,好似也只是泥牛入海,没有半分起效。
那时,宋七娘已经挣回都知的名头,名满整个长安,出入的都是高官贵胄的府邸。
即便如此,她仍然记着,当年被众人认为救不活时,甄九娘派来陈阿婆并且没有断她药材的恩情。因而,眼下形势对调,她也不曾放弃过对方,不断拿着帖子、花银钱去请城中有名的医者。
不承想,先放弃的是甄九娘自己。
隐约显出油尽灯枯之相的甄九娘,将宋七娘唤到身边,气若游丝地交代她不必再费事。
甄九娘向来是个说一不二的性子,从不会后悔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
对方的意思表述得坚决又清晰,宋七娘叹了口气,到底没再劝。
神色平静地交代完自己的后事,甄九娘不带停歇地提起另一桩事——宅子和妓子们的处置。
甄九娘不停咳嗽,话说得断断续续:“我没养……咳咳,没来得及养义女,这宅子无人接手。这些年,你对宅子里的人都……都很好,咳咳,我是看在眼里的。”
说到最后一句,甄九娘拚命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