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理学之乱(下)(8 / 9)
欧阳修:我这事算是没完了。
武曌有着合乎身份的倨傲,点评道:“人皆有(过)失,墨家对自己苛责太过,道家无为不能及时消除孽障,法家待人严苛,兵家么,有些许好胜。唯独你们程朱理学,自诩周全完备,实则漏洞百出。修身齐家尚可,想要治国,万万不可取。宋朝封禁你们,倒是他们难得做的几件正确的事。明朝尊崇你们,皇帝是实实在在的丢‘人’。哦,当时因何为之?”
刘娥和曹光趋步行来,先对着殿内深揖,又缓缓谈到时人对理学的看法。
隐匿在人群中的吴瑜惊的睁大眼睛,想不到这二位竟然会出现在这里。
赵匡胤同样吃了一惊。
武曌居高临下的四处打量,瞧见人群后面悄悄坐在朝房窗棂上张望的李白,还有坐在房顶上挠痒痒的王猛,手执折扇的吕雉,一些被下属坑了识人不明的名相名将,略带叹息的李勣,在墙角没挤进来的杨慎,除了戴着面具的官差判官之外,人们的表情很有趣。
她心里微微叹息,本来的计划是通过好好讲道理,激怒他们,激的他们像杨慎一样冲进阎君殿中伏地哭嚎,之后事情就好玩了,聚众冲击阎君殿就算是谋逆。现在则不然,那门火炮说明除了自己和这群愚夫之外,还有一群人在浑水摸鱼,事情如果闹的激烈了,必然有人弹劾自己挑起事端,而翰林院中的确有一点授人口实的东西,阎君们对我的态度平平,虽然重用,却不是深信不疑。唉,可惜了。
武曌这些年看了很多理学的著作,要不然怎么了解和利用对方呢?当即用自己这些年所学,用理学的理论把他们训斥一顿,从最基础的格物致知入手。格物了吗?知吗?
内容和刚刚朱熹说的差不多,只是更激烈,更居高临下。“若不是看你们懦弱无能,现在的行径和逼宫只在模棱两可之间。念在你们无知无能的份上,暂且绕此一次,该服役的自去服役,把好逸恶劳狂妄自大抛在旁边。都退下!人间大礼仪之争耽误了四年政务,你们耽误四个时辰的生死大事。”
有些人不依不饶又骂不过她,嘀嘀咕咕的走了,有些人则发现自己真是学识浅薄,这妇人说的一些话,自己无从反驳,作揖之后才离开。
武曌叹了口气,怀疑那门火炮其实是帮了这群人。
可能是另类的营救。
转身进去:“阎君,理学之乱已经平复,这群人虽然犯上,还不算是作乱。”
李世民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