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6 / 7)
,工匠不以淫巧糊口,商贾勤于生理,不以招摇撞骗敛财。贫富相睦,相安相乐,这才是朕心里的大同之道。”
内阁众人听完,纷纷起身长揖,“人君至诚临下,何患治道不成。万岁威加四海,惠布八方,是庶民之福,臣工之福,更是大邺千秋万代之福。”
皇帝笑了笑,倚着龙椅的扶手道:“朕要开创万世基业,仅凭朕一人,难以办成,还需诸位鼎力相助,君臣一心,排除万难才好。等到朕实现愿景的那一天,如果身子还强健,就厚着脸皮泰山封禅一回。朕也愿意敬告天地,呈禀先祖,朕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对得起慕容家的列祖列宗。”
话说得客套,但也不全是客套话。他当政多年,谦虚纳谏,知人善任,恭俭爱民,连那些以谏言为己任的御史,对他也无可诟病。
只有一桩,还是后宫的事儿。朝政处置得再好,后位悬空了两年,自打阎皇后病逝后,就再也没有册立过新皇后。
御史跃跃欲试,“皇长子既然交给淑贵妃抚养,皇上何不抬举贵妃,也好让后宫有主,坤极大定。”
皇帝说不必,“贵妃暂行抚养,等到了开蒙的年纪,自然要送到南三所,由大儒教授学问规矩。朕御门听政,只想听诸位臣僚商议国事,至于朕的私事,就不必拿到朝堂上来议论了。”
几乎每一次都是这样告终,谁也不敢壮胆儿说一句天家无小事,私事就是国事。包括几位嘴毒的言官,起先还敢触一触逆鳞,但当你发现说得太多,会招来皇帝的浅笑,问你想不想纳妾。自诩为清流的言官们,就再也不敢多嘴了。
毕竟皇帝的那段情史,几乎人尽皆知,见过山川壮美,怎么屈就于沟壑?所以最好就是绕开后宫,聊民生聊边防,聊一切与政务有关的话题。别等回家的时候,发现教坊司送了美人过来,家里又要鸡犬不宁——
自家家务都处置不好,还有脸管皇帝的闲事?
所以每次的奏对,都是大是大非酣畅淋漓,朝会过后臣僚们散了,皇帝站起身返回养心殿,但不知不觉地,又走进了永寿宫。
他和她的回忆,有一大半是在永寿宫里,从她还是小宫女那阵儿起,到后来他受伤,她在跟前尽心照应,加起来时候虽不长,但也足以慰心。如今三年过去了,有些事变了,又好像没变。他想她了,就来永寿宫里转转,摸一摸她曾经躺过的南炕,还有用过的坐卧用具……这些年一直没让人变动,只是日日清理。他本以为延春阁不是长久的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