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番外一(2 / 5)
然深吸一口气,将谢阳的情况快速复述了一遍,电话那头的声音沉默许久,才开口道:“我和一柏坐最快的火车过来,你问下医生阳阳现在能不能移动,算了,你别问了,你叶叔上午的课也快结束了,我现在去找他,让他直接跟医务人员沟通。”说完,裴泽弼直接挂断了电话。
挂断电话的裴泽弼神情严肃,他朝楼下喊了一声,“小王,准备车。”随即穿上风衣,快速向楼下走去。
裴泽弼和叶一柏是两年前从香江回到上海定居的,燕京对他们的回归表示了极大的欢迎,裴泽弼与留在燕京的老朋友叙了叙旧,表示自己不再从政以后只当个单纯的商人后,就和叶一柏回到了上海定居。
依托于当初那条暗线,裴泽弼手上掌握了水运、陆运等多条运输渠道,成为了东亚一带最大国际货运公司之一的掌舵人,但经历了战火、生死、分别,财富对他们来说已然成为了一个数字。
叶一柏曾对裴泽弼描述过一个美丽的,裴泽弼就算做梦也梦不到的新华国景象。而从那时候起,两人就在为尽早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从二十岁到现在的年近五十,从未改变过。
叶一柏减少了挑战高难度手术的时间,因为经过两次抗疫经历,他深刻认识到当下华国医疗整体发展最需要的不是高难度高水平的手术,而是大范围宽领域的基础医疗,让农村甚至偏远山区的百姓都能看得上病,才是当下华国医疗该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因此他在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了创办医学院,和建立规范的医生培训制度上,扩大医学生招生规模,降低医学求学门槛,不仅在高校,更在社会上进行民间医生的医疗知识培训,让更多掌握医疗知识的人走进农村,走进偏远山区。
而裴泽弼则致力于利用自己多年累积下来的资源和人脉推动国家铁路及航空等高科技交通领域的发展,多年的货运、走私生涯让他积累了巨大的人脉资源,有时候国与国不方便的事换成人与人就方便许多了。
两人在各自领域努力,最后又殊途同归。
“教授,您对国际上现在争议很大的‘免疫耐受’概念有什么想法吗?您是否也像许多人一样认为这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打开它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陈志峰,很好,看来你非常关注国际最前沿的医疗资讯。”四十出头的叶医生身姿挺拔,戴着一副极细的银边眼镜,整个人就好像经过岁月沉淀的温润玉石,内敛醇厚而富有魅力,很多女学生偷偷在背后说,叶教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