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请郡王坐镇西京(8 / 9)
朝滥牧,原本水草丰茂之地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片区域到了唐玄宗时期,就有了流动的沙丘,朝着沙漠转化。
这里气候干燥,李玄霸原本以为能寻到地方种粟种豆就算不错了,后续可能要回归放牧,不宜过度开垦。实地考察后,他才发现朔方郡虽然降雨稀少,却是附近水资源最丰富的郡,其实非常适合农耕。
李玄霸不知道,朔方郡位于后世榆林市靖边县,拥有芦河、黑河、杏子河、红柳河、大理河、周河共六条河流,三十五座水库,水资源丰富程度居陕西省之首。
但就算没有科学统计,光是看河流丰富程度,李玄霸也能推测一二。
可惜朔方郡地形较为破碎,多是丘陵沟壑,否则就是水稻都能种。
后世靖边县第一农作物是适合山地的玉米,第二是各种薯类,零星河谷好地就种了水稻,倒是北方旱地常见的小麦种得不多。地形制约了靖边县农业的发展。
李玄霸虽然了解的农学知识不多,也知道山坡丘陵估计种玉米和土豆最好使。
等天下平定下来,他有必要筹钱去美洲了。
现在气候处于温暖期,白令海峡的浮冰不多,沿着北边陆地一边建立补给点一边往前摸索,应该能在他有生之年摸到南美洲,得到玉米、土豆。
南美洲的农耕文明很发达,玉米、土豆都已经培育得很成熟。李玄霸虽然不会种地,但南美洲诸国还是奴隶制,多买些会种地的奴隶回来就行。
现在他只能修建简陋的水利设施,尽可能找地方多种水稻。
水稻的产量比粟和豆高,能多种就多种。
李玄霸还来到后世毛乌素沙漠所在的地方。这里现在还有牧草,能够放牧。
大隋强盛时,朔方郡汉胡杂居,有许多百姓都会放牧。
李玄霸圈了地建马场,雇人在朔方郡养马。
张掖也有马场。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建立的养马场“山丹军马场”,到现在仍旧是中原王朝主要养马地,李世民逃班,十有八、九在山丹军马场闲逛。
但河西离中原较远。将来二哥进军中原,在陕西也该有一处马场。
至于沙漠化,李玄霸除了叮嘱轮牧和播种草籽之外,也没有多余能做的事。他懂得不多。
反正还有后人擦屁股呢。他记得自己前世毛乌素沙漠都快没了,完全可以相信后人。
李玄霸把朔方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