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三人使团覆灭云南(9 / 12)
朱元璋叹气:“大明地大物博,怎么会饿死?”
他细细说了朝中大臣的建议。
倭寇犯边,有以前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和元军的不肯投降大明的水军逃兵,以及海上一些海盗的带路与配合。所以朝中大臣,特别是出身自南方沿海的大臣们都上奏禁海。
他们要求严格控制百姓的船只,可以在近海打鱼,不可以去远洋经商,这样就能杜绝百姓和倭寇勾连。
而且大明的商人不再去远洋经商之后,倭寇无利可图,就不会再掠夺。
大明只需要在海边建卫所,提防他们上岸即可。
那群人说得头头是道,他们又出自南方沿海,朱元璋如果没当过大豪商大海商,还真的会被他们说动。
大明地大物博,自己吃自己就能过得很好,为何要出海?百姓们留在陆地上,也才更好管理啊。
逻辑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朱元璋当朱国瑞的时候,是大豪商。
朱标小时候只负责指手画脚,朱元璋一边打仗还要一边经商的时候,很清楚那些大臣的家族都控制有远航船队,甚至大部分收入都来自这些船队。
朱元璋很疑惑,这些人怎么会轻易放弃利益?
疑惑虽然没能得到解答,但朱元璋肯定不会同意禁海。
朱标给他算了一笔账,太平盛世几十年后,大明的土地产出的粮食就不够大明的百姓吃了。如果不和海外贸易,难道让百姓饿死?
朱元璋天天瞅着世界地图,用手指当尺子比比划划。
世界这么大,大明这么小,朱元璋虽然不会为了开疆扩土去压榨当代百姓,但他心里也难受啊。
我不打不占领,我就去看看,和他们做生意不行吗?
要是没有我家标儿和海外做生意,我哪来那么多粮食兵器,不过分压榨治下百姓,就能夺得天下?
听了朱元璋的抱怨后,朱标心中怒火更甚,但脑子彻底冷静下来。
他问弟弟们道:“你们能猜到他们为什么要禁海吗?”
朱樉、朱棡、朱棣和朱橚皆冥思苦想。
朱元璋立刻道:“我都想不到,他们怎么会想不到?”
朱樉瞥了朱元璋一眼,道:“哥,他们在远洋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绝对不会放弃利益。他们要求禁海,肯定是为了夺取更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