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大明主导丝绸之路(7 / 8)
,许多地方仍旧千里无鸡鸣。
百姓们都忙着种地果腹,豪强们正在被拆分,大部分人都忙于生计,物资还未充裕到小手工业者兴盛的时候。
若几十年后,□□广一带,恐怕就有许多豪富的良田变成经济作物,但现在,各地都在种粮食,工坊并未多兴盛。
这时候朱标推广纺织机械,将纺织业推入机器时代,不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利益,反而会让他们收益。
因为现在他们刚能不饿死,没有田种桑麻织布。如果能有非常便宜的布匹出现,他们就能放心大胆地种粮食,不用考虑为了不冻死,分几亩田地去种桑麻棉。
朱标在推行井田制的时候就租了许多田地种棉花,后来朱元璋又左手倒右手,赏赐了朱国瑞许多田地。
这些田地除了普通种粮食和交税充盈国库之外,大部分都种上了经济作物。现在还有小部分田地成为新粮种的试验田。
朱标目前纺纱织布的原材料是足够的。
他现在就要用机器挤垮南方的纺织工坊,收割南方经过多次迁徙,仍旧剪不断理还乱的当地豪强势力,让他们破产。
之后朱标会卖机器,指导他们改革工厂,并且逼迫他们加入纺织协会,制定最低薪资和最高工作时间等业内规则,将工业化第一步的秩序定下来。
等规则定下,朱标就会给爹上折子,让爹通过相关法律,进一步约束工业化的弊端。
工业化是为了让百姓过得更好,血腥野蛮的扩张不可取。这不符合我们华夏的传统。
“这么多布,我们能卖得出去吗?”李贞有点担心。
朱标笑道:“不用担心,我们大明内部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趁着现在百姓们都在种粮食,给他们卖便宜的布,让他们习惯了买布,这市场就确定了下来。我们还有高丽和倭国的市场,南洋的市场等大越国骚乱平定,也会向我们敞开。”
朱标抬头看着墙上挂着的地图:“通过南洋,向西方的门户也打开了。我们的市场很大很大,只需要认认真真和和平平地做生意,就能赚得很多。”
是啊,只需要和平地做生意,就能很有钱,所以朱标不明白为什么近现代史上的那些国家非要血腥扩张。
用一点点发展速度,去换得良心和道德的安宁,换得更高的精神需求,难道不好吗?
从汉朝时,我们的西域丝绸之路都是大家都有得赚,大家都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