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又来碰瓷标儿喊冤(5 / 8)
宁等元朝残存势力较为顽固的地方分田为由,接过了常遇春的任务。
常葳信中所写的内容,也和山东曲阜有关。
这个孔家已经被历代统治者惯坏了,将曲阜当做国中国,完全把推行井田制的事不放在眼里。
哪怕“井田制”这个概念就是他们儒家的核心经济概念。
常葳探查了一番之后,气得想动刀子。但孔家特殊,她在信中请求朱标教导。
常葳大概是看到什么令她理性蒸发的事,虽然在信中没有明说,但她信中隐隐表现出愿意用这条命换孔家去死的意愿。
朱标不由嘟囔:“这丫头,还真是常叔叔的女儿,动不动就想拼命,能不能思想积极一点。”
朱标嘟囔归嘟囔,但也明白常葳为什么要下定这样的决心。
那毕竟是孔家啊。
不过孔家在宋朝才被封为“衍圣公”,还只是一个八品官。元朝为了控制文人,将“衍圣公”封为三品官,才把识时务为俊杰的衍圣公家族捧上“儒家象征”的神坛。以前文官们只尊孔,并不尊孔家。
大明皇帝这么多年都没册封他们,他们的声势正是最低的时候,是个取消儒教神牌的好时机。
朱标模糊记得网上谁说过,是明初洪武皇帝为了拉拢一直不理睬他的文人,才把孔家奉为“文官之首”讨好儒家?
还好那个洪武皇帝不是自己爹。
朱标虽有些担忧,但常葳这性格,她已经下定决心,想拦也拦不住,就只能让常葳背负这个骂名了。
撤掉儒教神牌后,儒教的信徒们一定会疯狂吧。希望自己的计谋能减轻一点常葳的压力。
朱标转了一下笔,甩了自己一脸墨汁。
他沉默地抹了一把脸。转笔的习惯真是不好改啊。
朱标洗完脸之后,接待了一个已经被他晾了许久的人。
南孔的代表,孔希友。
当朱标终于召见孔希友的时候,孔希友对儿子叹了口气,道:“不知道孔家是祸是福。”
他儿子孔佑和朱标同岁,正是年轻气盛时,不解道:“皇帝召见我们,又把我们丢给一个北直隶知省,这个知省还晾着我们,为何我们要受此屈辱?”
孔佑已经问过很多次,孔希友都沉默不回答。
这次,孔希友终于回答了:“自从有了衍圣公这个爵位可以继承,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