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吹牛不打草稿,思考不带头脑(7 / 10)
不容易有个老板想买厂房,但人家不给员工提供宿舍,所以,另外两栋宿舍楼新买家不要。谢老板估计是想问你要不要把另外两栋楼买了。”
林遇梵想想这个生意倒也不是不能做,便让五哥跟谢老板约下周末见面聊。
编辑部再次召开会议。
林遇梵照常去三楼做会议纪要。
会议开始,惯例陈主任把最近出版社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目前趋势还是不太好,啸鸣的小说摆放位置不佳,这个礼拜销量有所下降。”
对此大家也没辙。
汪总编问上次会议后,大家有什么新的建议。
各编辑也都说了些换汤不换药的提议,总的一句话,好作品可遇不可求。
大作家看不上他们这么个小出版社,小作家的作品没有合适的广告位,又出不了头。
两难。
最后发言的杨品文挑了挑眉,微微有些得意:“我周末见了秦海。”
有人好奇:“你约到他了?”
杨品文:“当然。他跟我叔是多年好友。秦海答应介绍南锣和四木给我认识。”
林遇梵没听清是哪两个作家,她只是在速记本上随手写了几个同音字。
“南锣大家都知道是谁,四木你们可能有人不知道。”
四木?
林遇梵怀疑自己听错了,她抬起头看了过去。
见林遇梵那略微震惊的样子,杨品文更得意了。
“四木,你们是不是有人听说过。海城来的肯定知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尾往林遇梵这里扫了一下,“就今年,他用系列的抗日纪事,凭着一己之力,在海城文坛政坛乃至市井百姓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追凶事迹。影响之大,当时海城大街小巷都在讨论这件事。”
杨品文越说越激动,“这个四木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大作家的别号。”
当事人林遇梵:“……”
有编辑点头:“卖香烟小女孩的故事么,《港明日报》报道过,因为那个小女孩逃到港城来了,很多人知道。”
杨品文:“所以,四木近期的影响力比南锣还要大。”
有人问:“四木是哪个大作家的别号?”
杨品文张了张手:“大作家目前更想用四木的名号,毕竟这个笔名,现在很火,而且人家是抗日追凶英雄,深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