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同袍3(2 / 4)
他们就那么旁若无人的走在现代化的商业街上,不得不说,两人长得好看,穿着对于别人来说怪异的异族服饰,仍是那么亮眼,用金童玉女也不为过。估计在路人眼里,他们俩像是从那个不知名的朝代穿越而来的的人,即使是背景不对,周围的形形□□的人穿着与他们差异,但那一身服饰在来往的人群中依旧分外吸人眼球。每当有人问他们那一身美丽的霓裳来自哪里,是否扶桑,他们都认真的回答每一个问题,告诉他们这一身美丽的服饰来自华夏,传承几千年,在300多年前消失,直到现在正在悄悄地兴起。
芝月和秦录卿站在路边,伸手招车,停在他们旁边的的司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探出头来看着芝月道,“妹妹,你缺了个枕头。”虽然今天不是第一次被人认为时和服了,但是说话这么逗的小哥还是第一个。
芝月和秦录卿坐到车上,秦录卿给开车的小哥认真的科普了一下汉服,告诉他,有一群人,他们正在穿着华夏已经消失的服装,高喊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口号,倡导着那些对传统仍然喜爱的人加入,去开拓大汉服复兴的道路,不惧怕道阻且长,兴华夏衣裳。
“原来还有这么个东西啊,妹妹穿得真好看。”小哥也是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这么讲一通,足以理解,还为汉民族曾有那么一段繁华的服饰史表示叹道。
芝月回道:“谢谢。”
“那你们说以后是不是人人都会穿上这个你说的汉服啊?”
“会的,会有那么一天的,就算不是人人穿上,但会有人人了解的那天的。”秦录卿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他们穿着靓丽的汉服,有过大街小巷,有过车水马龙,人们不会以惊诧的与众不同的目光打量他们,而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像扶桑、像高丽在我们传统节日里随处可见身着汉族服饰的我们、他们。
云兴山离市区不远,司机小哥开车很稳,半个小时他们就到了山麓下,下车和司机小哥道了别后,他们就沿着沥青铺就的路走去,直到延伸到那些长且宽的青石板。这些青石板时间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那时候本地有个军阀组织修建云兴寺,他母亲信佛,这也是个孝子了,兴土木为母亲修了这庙,请了几个当地的和尚来,久了香火也就旺了。从那以后不管经历了什么,云兴寺都没有败落过,因为战乱有人祈平安,和平有人祈富贵,因而就一直到如今,寺庙还时常有信徒前去。青石板有一千多块,就那么蜿蜒上云兴寺,因为年久失修,爬上了一层一层的青苔,草仔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