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明君的无奈(3 / 4)
无忌!”唐太宗直言不讳:“他在朝中势力厐大,不管太子是谁,都得有他的支持才行。只怕,他会力保他自己的亲侄儿!朕恐怕得向他保证不换太子,他才有可能赞成朕立淑妃为后。”
唐太宗所料不错,长孙无忌确实一心认为,太子只能是他的亲侄儿。甚至,尽管唐太宗声明不换太子,长孙无忌还是不放心,不肯松口赞同皇帝立淑妃为新后。只是,长孙无忌不能说他不信皇上的话,而得另找一个理由。
“皇上,”长孙无忌必恭必敬说道:“将近十七年前,皇上就考虑过立杨淑妃为后,与众臣商议,众臣皆以为不可。如今,众臣当年反对的理由仍然存在。”
“不!”唐太宗摇头否定道:“当初众臣都说,无忧才是朕的原配,而今无忧已经不在了。”
“那只是其中一个理由。”长孙振振有辞说道:“更重要的理由是,杨淑妃是前朝隋炀帝之女。百姓对隋炀帝的□□余悸犹存,怎会乐意让隋炀帝的女儿母仪天下?”
“十七年前,百姓对隋炀帝的□□或许余悸犹存,但现在,事过境迁,年轻一代根本没有经历过隋朝末年的大乱。”唐太宗辩解道。
“就算一般百姓不再记隋炀帝的旧恨,可是皇上要抓住的民心,并不只是目不识丁的匹夫匹妇,最重要的是读书人。”长孙无忌胸有成竹回应道:“大唐修的隋史,多方强调隋炀帝残民以逞。若皇上立隋炀帝之女为后,岂不是自相矛盾?如何叫天下读书人信服?”
这番话一针见血,使唐太宗想起,为了确定大唐的正统性,自己曾经授意修隋史的史官们,夸大渲染隋炀帝的暴虐,一笔勾消隋炀帝的建树。那么做的时候,唐太宗不免暗自对逝去的表叔兼岳父感到抱歉,但他认为有此必要,不得不为。想不到,那样的做法,却成了要立淑妃为新后的最大障碍!这么一想,唐太宗更觉得对不起淑妃了!同时,他却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难以跨越的阻碍。他被长孙无忌说服了。
淑妃很快得知,皇帝这两次与立后有关的御书房谈话内容。自从长孙皇后过世以后,她安插在皇帝身边的眼线就都被淑妃收买了。
贞观十一年魏征阻止皇帝立洛湄为后,也是淑妃最先知道,一直到魏征去世之后,才转告洛湄。洛湄听了,不仅当场表示皇上该立淑妃姐为后才对,而且真的去皇帝面前为淑妃争取。这一方面令淑妃感动堂妹对自己的真诚,也觉得这些年来自己对洛湄刻意多加照顾,所有的努力果真没有白费!但另一方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