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评分和影评(2 / 4)
个人粉的评价,虽然不如日后微博兴起时的“啊啊啊啊啊啊她好可爱作为女人我都要弯啦麻麻我要娶她!”那种评价那么的……奔放和直白,但几乎也是溢美之词的堆叠,那种粉丝对明星的追捧感呼之欲出。
冯棠棠纵然喜欢粉丝的夸耀与宠爱,但对这类评价总是在感恩的心情外,格外怀着些警惕心。
所谓的“粉丝滤镜”,就像是爱情光环一样。
当他们爱她的时候,她的优点会被无限放大,她的缺点亦会变成萌点。在满篇的爱慕中,多少是掺杂着些盲目的,尤其是新粉。
怎么把这类观众的爱意,转化为细水长流的陪伴,却是另外一个课题。——那需要源源不断的优质戏,保持着一定频率的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谢谢你们爱我,我会努力演戏,让你们一直爱我的。”冯棠棠在心里默念着,继续滑动着长评。
第二类是和宣传预期相符的,影片故事评价,集中在爱情的互动上。关注点在于从虐心到温馨的爱情故事上。
他们更关注角色和角色之间的互动,同时又会把主人公的爱情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先前小蔺定制的,大学宣传策略起了作用。冯棠棠翻了翻,许多评论都是感动深受类的:
“从高中到大学,又从大学到毕业工作的爱情。青春里最美好的岁月,有那个人陪伴,我在影院里泪流满面。很想念曾经陪我长大的他。”
“看着很有年代感的高中学习环境,仿佛自己一下子年轻了!回到了爱恋隔壁文科班妹子的时候!要是当初我也像周泽一样表白了,是不是我们就像他们一样,进入同一所大学,又一路走下去了呢?听说那个女孩已经结婚了,希望她永远幸福!”
能带给观众共鸣感,可以让观众带入自身,是作为演员,最有成就感的事件之一。
自己所创作的角色,带着某些人没有完成的梦想,体验了另一番人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可能性。
这就是故事和虚拟角色本身的魅力,及意义所在。
有些评论,根本讲述了和影片没太大关联的故事,但无一例外都在追忆青春。还有些比他们预计的年龄更大的观众,远离高中的学生生活十多年了,写起过去的往事细节,与影片中的情感的丝丝扣扣的相似之处,很多都令人动容。
从一个青春故事,到一群人对青春本身的回忆怀念,在巨大的评论磁场力,产生的是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