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自行车(3 / 4)
天门前面的广场一圈,然后才稳稳地停下来,“朕都能骑,你们为什么不能骑?不过,如果年龄太大,最好不要骑,万一摔倒了,老骨头可是要散架的,主要是让年轻人骑的。”
“陛下,臣卡伊买一辆吗?”李春烨觉得,自己可能骑不了,但儿子孙子还是可以骑的。
“现在不行,这几辆自行车都不卖,不过,李爱卿要是想买也可以,过了新元,自行车可能就要大规模生产了。”朱由检不是在吊大臣们的胃口,这几辆自行车,只要是向百姓宣传用的,没有实物,谁会知道自行车的功能?
朱由检倒不是担心自行车卖不出去,现在是买方市场,只有生产问题,没有销售问题,他是要展示科技产品的便捷,顺便给王徵的技术卖个好价钱。
科学有价。
“新元之后就能生产?”毕自严也是心血来潮,他年龄大了,也许骑不了,但看着别人骑,也是一种享受。
“应该很快,朕已经出了一万两银子,向王徵购买了自行车的生产技术,新元之后,就会在西安生产。”朱由检对陕西情有独钟,他要让陕西成为大明工业化的样板,而且陕西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也适合自行车通行。
“一万两?那王徵不是发财了?”毕自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项技术就能卖一万两银子,比他们这些高官的俸禄,不知道要高上多少倍。
“当然,王徵的技术,也不能无限制地卖下去,否则将来生产的自行车太多了,就会卖不掉,朕与王徵约定好了,他还可以向三个卖家出售,将来分别在天津、南京、广州建厂生产自行车,除此之外,不得再向他人出售自行车生产技术。”
“还能有三个买主?那就是四万两。”税务部长黄士俊的嘴巴张得老大,半响才合上,“陛下,王徵卖了这么多银子,那他要不要纳税?”
“当然要纳税。”工商部长刘宗周没好气地说,“陛下,王徵这是无本的买卖,税率应该要增加。”
交通部长李长庚则看到,有了自行车,将来大明的交通会便捷很多,因此他不同意增加税率,“王徵得到大量的银子不假,但他也付出一生的心血,他写出《远西奇器图说录》的时候,可是穷得连裤子都没得穿。”
朱由检咳嗽一声,压住大臣们的议论,“诸位爱卿,税率是否增加,得看大明的税法,不能看到别人得了银子就眼红,相反,我们应该看到,王徵在得到大量银子的同时,朝廷的赋税也增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