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2 / 4)
的市场,出售华国剩余军火,华国在这里的统治稳如泰山。
在夺取南亚的过程中很少发生战斗,华军在这里的战斗更像是接收。不过在几场小规模战役中,英军士兵和廓尔喀雇佣兵为主的防守方给华军造成不小的麻烦,这些战斗提醒华军,他们还是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在波斯湾沿岸,一场硬仗正在进行,华属科威特地区,华军战争爆发前华军驻扎有一个步兵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旅的部队,并在大布尔干油田等几个产油区重点布防。战争开始后华国和英国之间还没有决裂,而且包括大布尔干油田在内的中东油田继续为协约国提供石油,波斯湾一度成为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大量原油被运往东亚和欧洲,甚至更远的美洲。华军趁此机会向这里增派了一个步兵师和一个步兵旅的部队,空军七十五架飞机协助陆军防守。利用这支部队的驻扎,华军获得了不少沙漠地区装备的经验,比如单兵用武器和坦克等如何防止风沙,护目镜、过滤网、沙漠地形军装等等。
战争开始后通往华国的中东石油断绝,英国人试图夺回科威特地区,这里可是中东最大的油田所在地,出产的原油占据中东石油出口份额的一半以上。为了一战成功,英国人从伊拉克、印度、沙特,甚至埃及等地调集三十万大军,其中大部分是殖民地军队。一是为了夺取油田,二是巩固中东防御力度,降低中东存在的风险,这里算是协约国的大后方了。而且华属科威特与华国相距甚远,海上航道断绝后基本与国内失去联系,华国的远程轰炸机和运输机的航程也不足以抵达科威特。
从人数上看英军与科威特地区的华军对比是七比一,但华军火力不弱于英军,甚至更加强大。战斗伊始,英国人拼凑的一百多架飞机就在空战中损耗殆尽,二十一架强大的野马战斗机统治着科威特的天空,并保护几十架轰炸机,参与到对地面英军的进攻中。
华军在这里存储的弹药充足,油料更是不缺——在油田附近,华国就建有一个小型的石化工厂,足以为这里的华军提供燃油。不利的是食物和淡水,炎热天气下的食物不易储存,所以这里的华军士兵最常食用的是储存期长但口味差的罐头食品。淡水方面,华军的海水淡化设施比较先进,但口味同样让人难以忍受,只是解决了有无得问题罢了。
狭小的地形不利于华军辗转腾挪,沙漠地形也不利于防守,除了油田附近的钢筋水泥永备工事外,华军没有在其他地方构筑坚固工事。让人放心的事,英军进攻不代表着华军必须防守,从地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