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2 / 4)
。要知道绕道南非到红海的航线已经被华国海军控制,美国人只能将物资运抵摩洛哥沿海,而且无耻的意大利人已经投靠同盟国,他们在地中海上的海军战舰对英军地中海舰队造成了巨大威胁,再加上科西嘉岛、撒丁岛、西西里岛、克里特岛等关键岛屿上的同盟国飞机,协约国地中海航线有被截断的风险。
北非攻略开始,华军通过五个月的准备,集中了一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步兵军、二十五个步兵师、两千多门火炮、八百多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六万奥斯曼军队负责后勤运输和后方支援工作。对面的英国人和美国人则准备了六十六万大军,包括三十三万美军士兵和二十九万英军士兵、四万殖民地士兵,这已经是英国人除了本土之外最大的作战集群。
传统工业强国的英国利用本土和加拿大的工厂不断生产武器装备和弹药,同时美国本土工业发力,进入战争状态后的美国展现出来的战争潜力超出英国和德国的总和。在繁忙的大西洋航线上,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运输船只往返,一部分被德国潜艇和战舰击沉,大部分可以抵达北非和英国本土。
物资和兵力的充足让协约国信心大增,他们声称北非战役将成为华军的滑铁卢,成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后协约国将开始反攻。这种话前线将领相信,后方的民众更愿意相信,但是他们都低估了华国对北非战役的准备程度。
无论是从坦克数量、火炮数量还是飞机数量上看,华军都不落下风,而且具有更丰富的装甲部队作战经验。兵力上华军虽然只有四十六万,但物资充足,协约国将领想象中的华军后勤补给不济问题不可能出现。华国的海上运输力量超过了协约国可以动员船只的总数,而且更有效率,航线也更加安全。控制了航线附近的港口之后,华国运输船可以快速、高效的运输物资,从南海到红海,全部处于华国的控制之下,距离上的拉长并没有带来太大的麻烦,而且中东地区盛产的原油和在科威特、伊朗逐渐扩大的石化工厂规模、从当地购买的粮食等会降低运输燃油带来的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华国的运输极限远不止于此,在准备北非战役的同时,几乎相同运输规模的船队和物资在向关岛、中途岛、夏威夷和澳大利亚汇集。超过美国两倍之多的钢铁产量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此时从微观层面更能看出华国工业积累的强大,庞大的钢铁产量高效的运抵沿海无数的造船厂,然后迅速转化为标准大吨位的运输船。如果让英国人和美国人切身的体验一下华国一艘运输船的建造过程,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