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二月二十五日 (2)(7 / 20)
闯出一番成就的。”年轻人没有回应。三个月后,他的父亲心脏病突发而暴毙。
安德森并非杰出的文案人员,但他拥有可将实用常识融合至口语文字中的天分,在广告业里,这份才能是少见的。三年后,他离开全国广告公司,从那时候起,他辗转换了好几家公司,每一次跳槽不但职位获得升迁,也建立起才华洋溢的专业名声。一九三九年,他进入威森广告公司,这家公司的员工,要嘛会因为无法忍受威森而在一个月内离职,不然就是因为爱戴他而在这里待上好几年。安德森留了下来。大战期间,威森广告和其他公司一样,也帮政府处理部分的文宣广告。刚开始,安德森的兵役获得延缓,最后终于完全免除服役,原因是雇用他的威森公司正在负责情报局和交通部的广告事务。
一九四二年,安德森娶薇乐丽·伊凡斯为妻。他们膝下无子。
六
在伊克里斯顿桥后方、靠近白金汉宫路的伦敦一隅,有几座曾经独领风骚、车水马龙的广场,名字分别是伊克里斯顿、瓦立克以及圣乔治,其原本盘纠成结的巨大灰泥建筑,如今凋零没落,成为不堪入目的渺小之物。在那地区的街上,充斥着清一色的红砖屋,其正门前方全围着丑陋的铁栅栏;那几条街,是从瓦立克大街的主干道分歧而来,贯穿其中的是坪力克街,那里盖的大宅都改为十二间单人房的小公寓,以供一些双亲健在或必须看护小孩的秘书和打字员使用,好让他们有机会发展个人事业。这一类各自门户独立的生活,象征的意义是:腐败衰微正从我们居住的大城市的结构中,缓慢地蔓延开来;所谓的腐败,就像是三天两头常跑去看芭蕾剧、恣意放纵地与人通奸、行事完全不顾后果——就某种意义而言,这却是我们这个文明世界里的完美生活。能住在瓦立克大街的四层楼房,这样的日子若算是够惬意的话,那么住在约瑟夫街的小红砖屋里,更可称之为安逸悠闲的生活了。在伦敦任何郊区,都可以找到这种外型相似的房子,住户可能是一般职员、学校老师以及做小买卖的生意人;然而,住在约瑟夫街上的人,却是男娼女妓、名不见经传的演员、电影临时演员、艺术家和新闻记者,这些人早已放弃鲤跃龙门、咸鱼翻身的成功梦想,眼前只满足于赚个几英镑,然后到雷迪戈耶街角的守护神酒吧里和人拌嘴斗气、喝他个酩酊大醉。不过,在小红砖屋里这群颇有个性的居民中,还夹杂着一些事业非常成功的人士,没人能解释他们为何定居在这声名狼藉的地带,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明所以。这些人包括两名公司总裁、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