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年华谁与记(5 / 12)
不作声,心里却下定了决心,就算是冒险她也一定要去试一试。韩家这两兄弟能文能武,在陈泗是第一流的人物,可让他们柴米油盐,那就是一点用都派不上。这一大家子难不成真要靠小姑们抛头露面,或者靠庭幕每封信五文钱那么养活么?就算这样吧,那以后也就是吃糠咽菜的份,她能忍住,可她的芝儿呢,就这么一辈子在陋巷小屋里过下去?
这件事她要是和韩庭慕多商量几句,估计就绝不敢冒险了。别说认错了是重罪,就算认对了也未必有好结果。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有几人愿意说自己的贫贱往事。西山景晴若是忌讳那段往事,对他们视而不见已经是他们的福分,狠起来她堂堂扶风大都督,要找个理由杀几个异国难民实在是太容易了。
紫媛拿定主意就开始筹谋起来,她敢冒险也是有特殊原因的,这也是一家子都不知道的事情。当年景清丽不辞而别的时候不在珑北,而是在韩庭秋的任地北庭。全家人都说她是不告而别,实际上紫媛收到过她一封信。这封信抵达珑北的时候清丽已经走了好些天,来送信的是个陌生女子,什么话都不说,只把信往她手上一塞就走了。
清丽的字写得很漂亮,庭幕曾经形容说“瀚意遄飞”又说“这手字不像闺阁女子,到像是马上男儿。”信中感谢三年前紫媛对她的救命之恩,又说当下家人来寻她,但是当年的危机还没过去,所以不辞而别,但愿他年还有相逢之日,必当答谢。信中还附了一个信物,一片碧玉叶片,白银镶嵌,工艺精美。清丽说这是她从小带着的东西,送给她,作为这一段缘分的纪念,纵然今后天涯永隔,也不忘此段相识云云。紫媛一直对景清丽这个人充满好奇,隐约也觉得这女子身上可能藏着了不起的故事,就将此物留下细心保存,却没对任何人提起过。她写了一封简单的信,只说在路上看到大都督酷似故人,当下斗胆将故人所赠之物附上,不知道大都督是否认识等等。然后带着信到了扶风都督府,接着就在那里转了几天也没把信呈递进去。大都督府门禁森严,守卫的不是一般人家的家仆,而是全副武装的士兵。紫媛怎么看都觉得自己贸然跑过去要投书大都督,绝对是被人扔出来的命。
她整天在都督府门口转悠,很快就引起了守卫们的注意并且上报了长官。她那犹犹豫豫欲进不进的表情,守卫们先是解读成了“是不是想要鸣冤的?”清渺的制度,边关四镇不设郡守,大都督兼任军政事务。都督府也就是郡守府,同时打理诉讼等民政事务。但是集庆另有集庆令,长州知州,真的要到都督府告状,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