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花月正春风(14 / 16)
与此相联。
所以,她选择了不婚。
事实上,一直到文成中叶,望族女子,特别是名门家主“不婚”并不奇特。多半都是两个原因,一个是避免外姓渗入本家,这大多是名门家主的顾虑。另外就是自视甚高,觉得天下没有男人配与她并肩。
只不过,文成中期后婚姻关系变得更重,不婚的情形也就少了。当时与凤楚畅谈,清渺的开国皇帝对她的想法也颇为唏嘘,景晴笑着说:“不过是复个古礼,陛下也不要为臣操心了。”
而在她,既然亲手将孟国交与凤楚,断绝了西山家的山河梦想,就要保住这个家族的安泰。不然,她百年之后也无颜去见西山家的先人。为了这个目的,旁人猜想她眼高于顶也罢,猜想她别有隐情也好,不过是世人的一点娱乐,动不了她在青史上的万古芳名。
清渺四年五月十五,扶风都督府颁布政令——放宽对陈泗难民的限制。
根据新的政令,已经定居,也就是不管在城里城外,有了固定住处的难民,可以参加官府的招募,十六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身家清白的女子可以从军。但是,仍然不允许他们购置房产、地产。新的政令让难民们又有了期盼,但是那些比较知道事情的人,比如韩家兄弟则难以抑制的感伤了——这只能说明,陈泗的混乱又严重,已经严重到不可能再对扶风产生威胁的地步。
故园无望,而生活还在继续。
政令下达的第二天,韩庭秋也去了官府的招募处,做了登记,招募官员简单问了几句,让他抄写了一段话,就通知他五天后再来参加考核。
那日在扶风都督府与西山景晴的一场会面后,韩庭秋豁然开朗,自逃亡安靖后那种彷徨、无奈、绝望的心情一扫而空。与她在庭院里的一曲“长平剑舞”跳得酣畅淋漓,宛若回到了陈泗,回到了鲜衣怒马的青年时代。景晴那一句:“当年我见你席上舞蹈,就想与共此一舞”更是彻底唤醒了他。
眼前这个从容优雅,手握扶风重兵,身在二阶之位的女子,十二年前和他一样流亡于风俗迥异的土地上,和他一样面对截然不同的风俗和瞬间丢失的地位彷徨迷茫。当年她以宗室之贵沦为下婢时尚且能巧笑嫣然,从容以对,直到如今,谈起往事也是笑语盈盈。而他今日的处境比她当时不知道好了多少,她被人追杀,他平安无祸;她身为奴婢,他自由之身;她在陈泗时无所可依,他还有一个“扶风大都督”的故友可求。
对比之下,他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