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易储(1 / 6)
招降会谈的地方就定在京城外郊,宋知夏牢牢的把守住京城的关口,不出京城的地界。
之所以守在京城,宋知夏是有两项考虑,一是为了避免孤军深入,陷入多支造反军的围攻中,后路退绝,二是为了安定京城的人心,宋知夏和京营主力都是镇定人心的重要砝码,两者都离开了,京城人心难免会有所浮动,之前是为了平乱,宋知夏带兵离开无人可以反对,但现在是招降谈判,京中众人又希望宋知夏就带着兵驻扎在京郊,不要离开了。
宋知夏传信天下,让各处造反军派人入京当面谈判。
各处的造反军收到令信后,心神虽有浮动,但也顾虑重重,生怕宋知夏施展的是引蛇出洞、请君入瓮之计。
商议了许久,造反军之间也互通了几番消息,最终十几路造反军们联合了起来,集结共进,一同前往京城。
十几路造反军原本是分散在明国各处的,要前往京城谈判,近的不说,远的造反军就要途经数个州府,那些远的造反军都已经做好了作战准备,准备遭遇多场与地方大族的部曲军队的攻防战,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造反军就这么畅行于道路之上,竟无一支部曲军队前来袭扰。
信报传来,宋知夏神情平淡,没有一丝波澜,但是宋力刚和宋勇毅却分外的愤怒,心中满是被背叛的怒火。
一向最喜欢煽风点火无是生非攻讦异己党争不断的朝臣们,这一次却集体闭上眼关上嘴,好似看不到造反军畅行道路的事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放任造反军行走的地方大族,正是他们的家族啊,他们如何会去指责他们的家族不忠心呢?
所以干脆闭上眼,装作不知道吧。
宋力刚和宋勇毅在愤怒之余,对这些装聋作哑的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也失望了。
倒是夏朝的帝师又跳了出来,又写了一封公开信,把那些装聋作哑的文臣和大族都给狠狠骂了一通,他倒不是为明朝鸣不平,而是在为夏朝叫屈,当年若不是那些见风就倒、毫无忠义廉耻之心的文臣和大族抛弃了夏朝,转投了明朝,夏朝何至于一夕覆灭?
在帝师看来,这些文臣,这些大族,全都是狼心狗肺忘恩负义的禽兽。
在公开信的信尾,帝师还顺便把宋力刚也一块给骂了,指明宋力刚也是个忘恩负义之徒,还说如今的天下大乱正是对宋力刚谋朝篡位的报应,还诅咒明朝传不到二世,一世便能亡了。
宋力刚忍了,没有把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