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一章 妥协的交易(3 / 5)
完成了。
这是野心勃勃之辈想要往上爬,于是不惜屈身为君王马前卒。可是,他汪孚林给张居正当马前卒那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你张四维以及王崇古太咄咄逼人了?否则,我这样懒散的人,混吃等死不是挺好?
张四教本以为汪孚林至少会怦然心动,可让他再次失望的是,面对如此大的诱饵,汪孚林竟然还是没有表现出过分的喜悦,反而看上去有些挑剔。
非翰林不入内阁,汪孚林知不知道这对于一般的进士来说,足可欣喜若狂?历来当过翰林院掌院学士的人,十有八九都能入阁!
终于,他等到了汪孚林的开口:“说实话,张三老爷援引张璁和桂萼的先例,确实很有诚意,只不过,张璁和桂萼入翰林院,凭的是中旨,因此成了千夫所指,众矢之的,我可没有他们那孤注一掷的野心。与其学他们,我还不如学一天都没在翰林院呆过,却最终入阁当过首辅的杨一清。”
张四教这才为之释然。不怕你有野心,就怕你没野心。舅舅便是威震三边的王崇古,他素来对于那些致力于军功的文官不屑一顾,因为他知道那背后牵涉到多少关系的角力,但此时脸上却丝毫没有显露出来,只笑吟吟地说道:“只要汪掌道你愿意建功立业,这些自然都不在话下。而且,你是皇上宠臣,家兄虽是内阁次辅,却也未必宠信更胜过你,你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如若你不放心,我可以代家兄立字为证……”
“算了,张三老爷你的字据,还没有那样的价值。”汪孚林故意表现得狂妄自大,见张四教不以为忤,他才继续说道:“刚刚张三老爷说的是官场上,那么也就是说,你在其他地方也能够给我相应的诚意?”
把代价说成诚意,张四教唯有苦笑,然而,汪孚林不要字据,他还是心中松了一口气,此时虽然有些肉痛,但他还是非常爽快地说道:“我之前早就定下收了淮盐十万引余盐,按照正盐每引两百斤,可以再搭上余盐一百斤来算,这批余盐是一千万斤,若分销卖到湖广盐价最高的地方,利润至少五十万两。”
汪孚林不得不佩服张四教的魄力,然而,这也可能是直接画出来的大饼,做不得数。可这时候他要是再不给点好反应,张四教就该拂袖而去了。因此,他稍稍瞪大了眼睛,随即才自失地笑道:“都说财帛动人心,我一贯觉得自己定力很好,可如同张三老爷你这样大手笔的,却实在是让人不得不心动。不过,我汪孚林自问虽说有点价值,可应该还不值五十万两,毕竟,这是徽州豪商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