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世上从无免费餐(2 / 4)
就得完蛋似的,尼玛有没有这么坑啊?
真不明白这帮族老是怎么想的,难道还是眼光问题不成?
吴可对里面的门道真的不懂,也只能按照自己那少得可怜的历史知识来推测一二,估计也真实情况相差不说十万八千里,怎么也该有几十条街才是!
可惜的是,身体前主人对这方面也没太多认识,只是知道族人们大多对参加团练没啥兴趣,好象这还是个苦差事?
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太过无知,他装摸做样装出一副听得津津有味的摸样,心思却早不知飘到了何处神游天外去也。
好不容易等族老们议论出个结果,最后还是决定向镇上李老爷妥协,从村中挑选出十位青壮加入镇上团练,而后一个个忧心忡忡的散去盘算着怎么帮自家自侄躲过这一‘劫’!
在回家路上吴可迫不及待向大伯询问其中原由,吴老汉很是诧异,不过想到之前吴可一直在外闯荡也就释然了,很耐心的向自家亲侄子解释了其中的奥妙。
经由大伯一番详细解释,他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村人们的切身感受,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坑!
原来团练政策自满清占据中原后便早已有之,并不是因为太平军兴起而特意组建的地方武装力量。
因为清朝实行的异地为官政策,新任地方官想要成功掌握辖下,除了要有亲信长随听命跑腿,办理杂务,还有‘高薪’聘请师爷出谋划策,专业咨询之外,还少不了当地乡绅和其控制的地方武装团练帮衬,否则只能用‘寸步难行’来形容该官员的艰难处境。
如果放在大清朝全盛时期,或许用不着地方团练的帮衬,可到了道光、咸丰年,外有洋人入侵,内有民间暴动,县太爷还知府老爷在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方可不是那么好混滴!
什么,你说没有团练不还有军队帮衬?
那是丫不了解清代军队编制和布防情况,不然丫绝对不会如此‘胡言乱语’!
清代的军队,一个县往往只驻着一个把总几十号人马,而且还不听县太爷的使唤,这制度对地方官而言真叫一个‘坑’。
而地方一旦有事,仅靠县衙的四班衙役、一众捕快恐怕应付不了。这时候,就需要知县手下掌握的武装临时工来摆平局面,在清代则称之为团练。
清代团练源于保甲制度,通常由一个“保”(一般以1000户为基准)或者多个“保”中抽调壮丁、筹措经费、购买武器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