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惊变(3 / 4)
信没有重起之日。妇人就是妇人,等到同治皇帝亲政之后,他只要略施小计便能搞得慈禧与亲身儿子不睦甚至反目成仇。
近十年的低调行事迷惑了不少人,起码之前朝堂行喊打喊杀,一副不拿下肃顺与端华兄弟誓不罢休的声浪早已褪去,就连以恭亲王为首的洋务派,不也是在顾命大臣派势微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洋务改革上?
……
果不其然,尽管已经到了腊月,整个京城衙门运转都开始便得无比迟钝和缓慢,大家都等着过年放假好好休息一番。
可就在这段时间,朝堂上那些让人讨厌的御史们突然活跃起来,开始只是互相窜门子打招呼,到了腊月中旬的时候突然集体爆发。
御史们弹劾肃顺的折子,犹如雪片般纷纷递到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案前。
朝堂上下顿时紧张起来,各方势力紧张关注后续事宜的发展。
肃顺所在派系也不是吃素的,尽管经过十年争斗势力已经严重缩水,但也不是一帮御史能欺负得了的。于是在同治八年年底最后的几次朝议之时,原本该是和和气气大家一起准备歇衙过年的轻松氛围,硬生生被搞成唇枪舌剑的嘴炮战场。
御史干的就是找茬的活,一开口就将肃顺钉在罪臣的柱子上口诛笔伐,一桩桩一件件竟是列举了肃顺当隐形首辅时,做下的几十桩错事。按他们的意思肃顺就是朝廷的最大败类,该惩该罚该治罪。
这一下可就雍了马蜂窝,肃顺一系大臣虽然已成朝堂少数派却也不是吃素的。一干满族官员说话可没汉人文官那般客气,句句诛心语语难听,在这本应轻松的氛围中硬是制造出了满堂的浓郁火药味。
……
性情温和的慈安太后倒是没什么反应,一如既往的不理会这些朝堂纷争。虽然在热河期间她对肃顺独揽大权也很不满,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以她的性格早将这些不快抛在脑后,也不愿太过理会朝堂上的纷争。
慈安太后的反应在一干大臣的意料之中,这位脾性十分温和的太后不懂朝堂中事,也不愿意过多参与其中,安安稳稳的当着她的后宫之主。
倒是慈禧太后的反应有点暧昧,既出人意料又在清理之中。这都快到年底了,朝堂上争得这般火暴,作为垂帘听政执掌朝政的太后,理应出面调解双方矛盾,起码先将矛盾压下去等过完年再说。
可慈禧太后却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放任御史与肃顺派大臣的火暴互喷。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