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节 另一个家 (11)(11 / 22)
需要两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否则那种初次接触就进入实质性的工作,往往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这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陆为民倒也有思想准备,在中央部委工作不可能像在地方上那样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有些工作需要过程。需要时间,这让他有些不适应的同时也觉得这是打磨自己性子的一个好机会。
陆为民也是越来越意识到中央把自己调到中央政研室和中联部来任职的多重意图了,自己在基层工作太久,而且长期担任一把手,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而调到中央部委中来任职,一方面让自己视野角度有一个调整,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考虑问题。有助于自己眼界心胸的提升扩展,同时让自己来部委里边担任副手。也更是一种磨砺,要让自己习惯于当副手这种酝酿/磋商/协调的这种工作方式,而不能像以往那样习惯于拍板的做法,这对自己的确很有益。
回到办公室,接到了部办的通知,陆为民去了赵家淮办公室。可是不巧,赵家淮出门了,陆为民也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只能重新回到办公室,却看到了放在自己办公桌上的请柬。
察哈尔学会成立典礼的邀请函。
陆为民也是眼睛一亮。察哈尔学会在前世中他就听说过,这算得上是国内民间的外交智库机构,是一家力推公共外交的智库机构,这家机构的一些观点倒是和陆为民的很多构想不谋而合,到了中央政研室和中联部之后,他也曾经想到过这家机构,但是他也记不清这家机构究竟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了,没想到现在居然接到了这家机构的成立邀请函,这倒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他知道自己有些突兀的进入中央政研室和中联部还是国内外都引起了一些反应,很多这个领域的官员和学者大概都对自己这个外行进入这个领域感到吃惊,自己在这两个部门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大概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这几个月来,自己忙于调研,估计也还是让有些人感觉失望,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来镀金混日子的角色,但是他们也不想一想要镀金混日子怎么可能选择中央政研室和中联部,有太多的冷门部门更合适,何况以自己在蓝岛的工作表现,怎么可能沦落到镀金混日子的地步?
随着自己的工作分工和一些观点透露出来,这些相关领域的机构和团体也开始逐渐与自己联系,像这个察哈尔学会也应该是公共外交领域的一些知名学者专家和官员们发起的,他们主张通过非官方渠道的公共外交来实现中国影响力的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