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节 另一个家 (22)(6 / 23)
是中国有中国特殊国情,你不能指望在较短时间内城市化进程就要赶上发达国家,农民转化为市民是需要一个过程,其中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城市需要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而当你无法满足这个需要时,这个进程就会放慢。
陆为民不是很赞同那种一味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做法,在他看来,这种做法太过于盲目。城市化进程太快,导致大量农村居民在失去了土地之后变成了市民,但是他们有不具备在城市内谋生的手段,短时间内他们也很难适应城市生活。这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
陆为民认为正确的做法还是要因地制宜,第二产业固然是根本,但是在第一和第三产业上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第三产业暂且不说。就以第一产业为例,陆为民觉得当前国内第一产业的发展上欠缺较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在具体细节上的规划。他认为从各级政府都应当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来有针对性的在第一产业上做文章,当前农业的粗放式经营发展导致大家都觉得搞农业无钱可赚,农民也觉得不划算,宁肯出去打工挣钱,但陆为民认为中国农业其实是具备走精细化道路基础的,尤其是在农村劳动力仍然有不少被束缚于土地之上,这条道路是大有可为的。
当然要走这条路,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做,尤其是对农民进行较为系统化的技术培训至关重要,而在这一点上,陆为民觉得国内做得很不够。
“文旭,我不赞同你的观点。”陆为民表情中有些沉重,“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我们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的模式,人家的发展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我们,这是多种因素决定的,我们国内的土地/人口/产业现状,决定了我们的农业人口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转化为城市人口,这不现实,我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有自身的特点,二三产业的发展固然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还会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第一产业仍然非常重要,我们的农村劳动力,仍然可以在第一产业的发展上大有可为,那就是要走精细化道路,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高端农业,随着国内中产阶层比例越来越大,他们对食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化肥,农药,抗生素,激素,转基因,这些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东西,他们会越来越敏感,甚至会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由于我们国内政府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问题,使得国外这一类食品会长驱直入,最典型的就是奶粉,高端果蔬,还有转基因作物,我相信你已经注意到了,现在国内食品市场的畸形就能看出几分端倪来。”
黄文旭明白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