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节 另一个家 (23)(1 / 23)
县的情况做过一次战略分析,究竟该怎么来系统化的解决这些县份的脱贫问题,光是这么隔三差五的换人来做这项工作,搞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没有太大意义,但是你要真想在这上边做点儿成绩出来,那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起码姚放觉得自己没有太大把握。
前面领导的做法更多的都是形式上的。更多的是治标不治本,而政府参事室的几位专家学者也合计过,都还是倾向于要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道路,当然在产业选择上会更有针对性。
姚放的观点更明确一些,那就是不仅仅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个大框框,还是要有一些更细化的东西。
他认为需要在大力鼓励一些个体工商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因为在这些地区,条件和基础都很有限,完全通过政府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来实现目标,既不现实。也比较遥远,而要以工业化来启动,资本是要逐利的,要吸引到资本进来,难度也不小,所以更多的还是要吸引和引导本地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创业,尤其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来创业。
当然这也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过程,但是姚放认为起码这比较靠谱,辅之以政府推进的城市化。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进而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外来资本进入推进工业化进程。
姚放不想管农业这一块,只是省政府这边的分工也是经过了省委的研究,确定下来由他分管农业。他也只能接受。
他对农业工作极不熟悉,也没有太大兴趣,但是作为新晋副省长,他也只能勉为其难的把这项工作抓起来。所以他在得到了陆为民居然异想天开的想要通过发展所谓精细化农业来帮助这些地方实现脱贫这个情况,姚放觉得这纯粹就是玩噱头耍滑头了。
虽说自己对农业工作不是很精通,但是好歹也是担任过市委书记的人。现在又在全省分管着农业工作,对农业的现状还是有所了解的。
虽然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工作,看似把三农工作提到了最高地位,但是往往这种明面上的拔高其实也就意味着这项工作并不受重视,或者说地位不高,看看现在各地情况,第一产业在各地gdp中所占比例有多少,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少得可怜,没有gdp也就没有就业,就没有税收,就这么简单,尤其是在农业税取消之后,农业在党委政府心目中的分量更是潜移默化的下降,除开一些粮食大省出于政治需要和粮食安全保障需要,还稍微好一点外,其他省市农业的战略地位直线下降。
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