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 5)
科学发现了亘古常在的永恒能量,然而宗教却发现了潜藏在这能量背后的力量,并把它定位在人们的内心之中。但这绝不是什么新的发现;《圣经》中早已言之凿凿,语言平易简朴、令人信服:“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这就是“内在世界”的神奇创造力的奥秘之所在。
*20. 这就是力量的奥秘之所在,也是控制力的奥秘之所在。战胜一切并不意味着目中无物。克己忘我不能和成功画上等号。无所取,何以予?我们如果软弱无力,也就无法帮助他人。无限意味着永远不会破产,而我们作为无限能量的代言人,自然也不应以破产的面貌出现,如果我们希望对他人有所帮助,我们首先自己要拥有能量,多多益善。然而,欲有所取,必有所予,我们必须对他人有所帮助。
*21. 我们施予的越多,我们所得就越多。我们应当成为宇宙传递活力的渠道。宇宙处于不断寻求释放的永恒状态之中,处于帮助他伯永恒状态之中,所以它总是在寻求让自己能够最好的释放的渠道,这样才能做最多有益的事,能够给予人类最大的帮助。
*22. 如果你一直拘泥于自己的计划或人生目标,宇宙就无法通过你而有所作为。你要让所有的感觉安静下来,寻求内心的热望,把精力的焦点放在内心的世界中,与伟大的自然力相合为一,在这种认知中安居。“静水流深”。密切注视各种各样的机遇,找出万有能量所赋予你的精神通道。
*23. 把事件、场景、条件在头脑中生成画面--这此可能是精神通道助你生成的。要知道万物的精华,皆在于它的精神,精神是真实的存在,因为它就是生命的全部;当精神离去的时候,生命也就消逝了,熄灭了,不复存在了。
*24. 这些精神活动是属于内在世界的,属于“因”的世界;而一切环境和景况,都是由内在世界产生的,它们是“果”。正因为如此,你就是创造者。这便是极其重要的劳作。你所能构想的理念越高贵、越崇高、越宏伟,这项工作也就变得越重大。
*25. 过度劳动、过度玩耍或者过度的身体活动,不管何种性质,都会产生精神倦怠,使其停滞不前,这样就无法再进行一些更重要的实现意识力量的工作了。所以我们应当经常寻求适时的“寂静”。力量是通过休息得以恢复的;在“寂静”中我们才可得以安宁,当我们安宁下来,我们才能思考,而思考,正是一切成就的奥秘。
*26. 思考是一种运动形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