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3 / 4)
踏止通往一切成就的必经之路。
*14. 我想给你讲一个具体的事例。我认识一个芝加哥的朋友,一个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他生活中有不少成功之处,但也有一些失败。我最近一次和交谈的时候,他事实上正处于“落魄”中,我是说,和他以前的事业状况相比。他好像已经成了“秋后的蚂蚱”,因为他已届中年,和他前几年相比,头脑中的新主意来得已经不是那么敏捷了。
*15. 他对我说,大意是这样的:“我知道商业中‘要紧’的是得有想法──傻瓜都知道这一点。可我现在,好像没什么高招了。不过,如果你说的这种‘唯精神论’管用的话,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和无限精神‘接轨’。而在这无限的精神之中,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对一个像我这样既有勇气,又见多识广的人来说,肯定可以把这些想法在商界付诸实践,大获全胜。看起来不错,我得好好研究一下。”
*16. 这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有一天,我又听到了这个人的消息。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问:“咱们的那个老朋友XXX怎么样了?他没有东山再起吗?”这个朋友非常惊讶地看着我,“不会吧,”他说道,“你没听说XXX大发了一笔吗?他现在可是‘XX公司’的要人(他提到的这个企业在最近的一年半中引起了轰动一时的反晌,现在已经非常知名了,它的广告宣传已经在国内外闻名遐尔)他就是那个出了那条‘金点子’的人。嘿,他这次净赚了将近50万,最近马上就要突破百万大关了。可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我一直没有再与这个人联系,但我听说提到的那个公司确实干得轰轰烈烈。经过调查,这件事情的确是这样,上述的事实一点儿也没有夸张的成分。
*17. 现在,你怎么想?对我来说,这说明此人确实做到了与无限的精神“接轨”,领悟了它的存在,并驱使它为自己效劳,“把它用在了自己的商业动作中。”
*18.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亵渎神灵,不太虔敬?我希望不是如此,至少这不是我的本意。不要从“无限”这个词上,牵扯到“人格化的神”,或者说“夸张的人格”,你只要体会“无限”的意义即可,你就会认识到“无限存在的力量”,认识到其“精髓”就是“意识”──事实上,归根到底,也就是“精神”。而这个人的成功,也可以看作这种“精神”的体现。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正是因为他与自己的创造本源以及力量之源和谐一致,才在他身上多多少少地体现出这种无限的能量,这样说绝没有任何冒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