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部分(3 / 6)
陈诚是不赞成搞这种围剿的。他当时对人说,在他看来,同红军作战是一种‘终身职业’,也是一种‘无期徒刑’。这话传到蒋介石那里,他就解除了陈诚的总司令职务。
为了他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围剿,蒋介石动员了将近一百万人,而且采取了新的战术和战略。蒋介石根据德国顾问们的建议,在第四次围剿时就已经开始采用堡垒体系。在第五次围剿中,他就完全依赖这个了。
在这个时期,我们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其一是在一九三三年福建事变中没有能同蔡廷锴的部队联合。其二是放弃了我们以前的运动战术,而采用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用阵地战对付占巨大优势的南京军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红军无论在技术上或者在精神上都不适合于阵地战。
由于犯了这些错误,由于蒋介石在围剿中采用新的战术和战略,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技术上占压倒的优势,到了一九三四年,红军就不得不努力去改变它在江西的迅速恶化的处境了。其次,全国的政治形势也促使我们决定将主要的活动场所迁移到西北去。由于日本侵略东北和上海,苏维埃政府早在一九三二年二月就已经正式对日宣战。但因苏维埃中国遭到国民党军队封锁包围,宣战自然不能生效。接着,苏维埃政府又发表宣言,号召中国所有的武装力量组成统一战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一九三三年初,苏维埃政府宣布愿在下列基础上同任何白军合作:停止内战,停止进攻苏区和红军,保障民众的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武装人民进行抗日战争。
第五次围剿于一九三三年十月开始。一九三四年一月,在苏维埃首都瑞金召开了第二次中华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总结革命的成就。我在会上作了长篇报告,大会选举了中央苏维埃政府——就是现在的这批人员。不久以后,我们就准备长征了。长征开始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在蒋介石发动他的最后一次围剿刚好一年以后,这一年作战和斗争几乎不断,双方的损失都很大。
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主力到达贵州遵义。在随后的四个月,红军几乎不断地行军,并且进行了最有力的战斗。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横渡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过一些最高,最险的山口,通过凶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区,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遭到全中国白军半数的追击——红军通过了所有这一切天然障碍物,并且打破了粤、湘、桂、黔、滇、康、川、甘、陕地方军队的堵截,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了陕北,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