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七章 一代天骄(下)(6 / 8)
必曰宋以和议误国,不知此贡也,非和也。九夷八蛮皆许其贡,何独北虏而绝之?,他态度鲜明的支持通贡。
沈默也是支持通贡的。他没有那些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更能清楚的看到通贡的好处,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创新了一套更为强大的羁縻之策。并在高拱成为首辅之后,向他和盘托出,两人一拍即合。随后,亦得到了张居正的全力支持,于是内阁形成统一意见,在禀报隆庆之后,定下了这个,先战后抚,之策。
在这个策略中”战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蒙古人,而是为了使其恭顺,以便更容易对其羁縻。这是充分考虑当前国情的恰当之举”因为就像蒙古人没有实力占领〖中〗国一样,深陷财政危机的明朝,也不可能把蒙古人彻底消灭。
其实”若没有沈默饱受诟病的,借钱打仗”和张居正同样被骂得满头包的开源节流,明军连收复河套的力量也没有。但仗打到这一步,已经是极限了。对汉民族来说,一开仗,就意味着巨大的财政支出,像这样出兵十万的大规模作战,每天的消耗都令人恐怖。
张居正在写给沈默的信中”已经连连警告,三边民力已经极困”对各省的压榨也已经到了极限,如果不顾财力”派大军渡过黄河作战的话,到时候财政崩溃,激起民变,几乎是一定的。
而富商大户们也不是慈善家”他们是讲投资回报比的”能掏上千万两,已经是看在沈默的面子上了,让他们再掏钱,不是你要了他们的命,就是他们要了你的命。
更重要的是,俺答的土默特部不是一盘散沙的鄂尔多斯部,他们战力强悍”团结一致,且已经体会到了明军的火器、车阵之威,绝不会重蹈鄂尔多斯部的覆辙了。作为最优秀的军事家”戚继光在给沈默的报告中直言不讳,除非俺答主动与我们交战,否则我战车、步兵、炮兵部队,将完全失去作用。可供调遣的,只有三万余骑兵。这些骑兵,守卫套内绰绰有余,但渡河进攻却绝对不够。而且倾巢出动,还会导致河套失去保护。
因此,除非朝廷有足够财力”支撑在黄河北岸筑起那三座城池,建立起稳固的防线,否则不可再图奋进,当以守住套内为宜。
所以不管将士们如何渴望立功,朝中百官多么的豪情万丈,但现实已经摆在那里主力作战,基本上不会再有了。
那自然就该考虑“抚,了。这在收复河套”朝野激动的当间儿”是比战还要困难的事情。这也是大汉族思想弥漫的明朝的一贯问题”但凡有议和者,便会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