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三章 隆庆皇帝(下)(4 / 5)
。甚至就连皇帝调兵,也需要得到兵部的确认,才能调兵.这就杜绝了宦官利用皇帝年幼或病重,借天子之名调动军队的危险。
而且就连.批红,、.掌印.这种政治权利,皇帝也只是命太监代行而已,要收回来,只是一句话的事儿。皇帝想要废掉他们,只是一句话的事儿而已。所以在本朝皇帝看来,太监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而大臣们是抢夺他权力的对手。可笑天下人一直都一厢情愿的自以为,皇帝真的视臣子为手足心腹,和大臣一样讨厌太监呢。不只是小、民百姓,甚至许多平素里英明无比的大臣,也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从而判断失误,阴沟翻船,抱憾终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于是皇帝教太监们读书识字.然后选出优秀的人才,安排在司礼监,让他们帮着自己一起对付大臣。司礼监有两种大太监,一个是秉笔太监......其职责是为皇帝代笔.按照内阁票拟的内容抄下来。于是,天下唯一可以压制内阁票拟权的批红权,就落在了秉笔太监的手中!
而秉笔太监之上,还有一位掌印太监,顾名思义,这位是替皇帝掌管玉董的,没有他用印的话,你写再多也是废纸一...
有了这批红和掌印的权力,司礼监的地位飙升,掌印太监号称,内相”与内阁成制衡之势。嘉靖皇帝正是因为起先不懂这个道理,才会在年轻的时候和大臣拼得那么辛苦,到后来还不是一样要借助内廷来监视内阁?隆庆皇帝没有他父皇那样彪悍的战斗力,但他毕竟接受过皇家教育,所以登极之后.便开始给宦官加码......裕邸的大太监,皇宫中的旧人,不仅其本人,还有他们的兄弟从子,也统统得到封赏。皇帝还命重整东厂,恢复对大臣的监视,并想让太监领京营,在宫内建立内卫,等等等等......还以内外有别为由,不许大臣插手。皇帝想通过这些手段,加强宦官实力,以制衡外廷的目地显而易见。
然而经过嘉靖皇帝炼狱般的洗礼,隆庆朝辅臣的实力实在是太强了,皇帝和中官们想玩什么手段,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他们也从没停止过对内廷的打压,让皇帝的图谋一次次难以得逞。时至今日,外廷一家独大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而内廷在一任任无能的司礼太监领导下,只能在其威势下伏低做小,不能违背。
隆庆皇帝自己可以忍受外廷的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