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五章 中隐 (下)(4 / 5)
双方一个想改回从前,一个坚决不改的原因所在。
而后来城市的士绅,加入支持的农民行列,也是毫不意外的一这些以工商业起家的新贵,与传统地主的矛盾由来已久,矛盾的根源只能存在于经济方面。
工商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合格原料,比如丝织业需要合乎标准的生丝,棉纺织业需要合乎标准的棉huā,染织行业更需要特殊的经济作物。
然而在收取实物地租的年代,地里种什么,卖个什么价,是由地主们说了算的。所以双方矛盾的实质,就是工商业主企图控制农产品的产销,而地主们自然不甘心失去定价权,双方自然产生了矛盾。
但是实物地租改为货币地租后,地主们脱离了生产,不再干涉农民的种植选择。老实巴交的农民,总比老jiān巨猾的地主好对付,工商业者自然乐见其成。这种形势下,他们普遍选择与农民们签订合约,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农民们则承诺到收获时,将农产品按规定价格卖给资方。
这样做的好处是,资方可以稳定地获得农产品,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最终结果是工商业主们控制了农产品的市场,当然不愿意再回到从前。
而这场官司,实质上已成了各利益方之间的对决,判决的结果影响之大,要远远超过其它任何案件,所蜒才会有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诉话。
…一……一……一……一……一……、
这篇文章将这场官司的起源分析的十分透彻,最难得是,作者没有落入传统文章的窠臼,将经济问题〖道〗德化,而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将各方的心态展现无遗,观点新颖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沈默对这个叫“玉池,的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中也雨酿了一篇文章,准备稍后写下来投个稿,应和一下这位玉池兄。
看完了让他欢乐无穷的本埠新闻,沈默翻到了第四章“朝廷要闻”这一章主要是介绍国家的最新军政动态,并摘抄邸报的部分内容,让老百姓能了解国家发生了什么事。
说起来,沈默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关注朝堂了,看报纸他才发现,那位千古奇葩的万历皇帝又有大手笔出世了……
这一版打头的,就是三条皇帝发布的谕旨。
第一条,是下给礼部的敕谕,以大婚有年,内职未备,为了博求贤淑,用广储嗣,特命南京礼部于留都内外出榜晓谕,由尚书督领该司官博访民间女子,凡年龄在十四岁以上十六以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