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九章(1 / 12)
小顺子走后,我茫茫然的想了半晌,也没想出一个所以然。
又默默坐了会,心里依旧乱糟糟的。于是,起身走到桌前,铺开纸张,慢慢的开始研磨。
执起笔,不由自主的随手写着‘吕留良’、‘吕四娘’,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自曾静案一出,‘吕四娘’这三个字就如刺在了我的心头,时不时的就令我惊恐万分。
写了许久,背后一阵风吹来。我心中一喜,转过身子,见十三脸上挂着笑已走了过来,他瞅了眼桌上的字,微怔了一下,随即正容道:“我已经调查过了吕府中人,没有你说的这个人。”
我松了口气,但心中还有一些不放心,追问道:“是所有的人,包括不在吕府居住,但仍是吕府的人。”十三倒了杯茶,抿了一口,蹙着眉头盯着我道:“确实没有你说的这个人,她到底是谁,你怎么认识的她。”
我笑笑不吭声,十三默看我一阵后摇摇头,也不说话,喝起茶来。半晌后,他睨了眼我道:“吕留良的七个儿子,没有女儿,七个儿子之中,除了大儿子一家先后死了,其余六个儿子都在,所生子女也都在,没有你所说的吕四娘。”
我点点头,对他笑笑,十三仍然喝着茶水,好像很渴的样子。我笑问他:“说话说多了吧?”他点点头,又灌下一口,才叹道:“我大清虽非汉人,但自入关,民众的日子过得比崇祯年间可是好多了,我们满人怎么就不是正统了。”
我听得一怔,十三这些年已稳重了许多,很少能听到他这么发牢骚,想是这阵子为此事确实有些心力憔悴。
我沉吟一会,浅笑着道:“老百姓只要过上好日子,才不会管满人或是汉人谁做皇上,有这种想法的人,也只是一部分前明的一些士大夫,这些人都以气节相标榜,私撰一些怀念前明的诗文集,并在这些人手中流传,也成不了什么事。”
十三两手按按鬓角,后抬头轻笑道:“忙晕了,居然在你面前发了牢骚。”我笑笑,在心中犹豫许久,还是开口问:“事隔几年,为什么又说起了查嗣庭、汪景祺两人?”十三眉梢一扬,扭过头盯着我问:“你也听说了。”我点点头,看着他不吭声。
他轻轻一叹,端起茶壶为我倒一杯茶,我摇摇头,示意自己不想喝,他放下茶壶,靠在椅背上道:“当年查嗣庭是隆科多举荐,而汪景祺是年羹尧的幕客,这两人又都是浙江人,设立了浙江整俗使后,许多士子们都说是皇兄是为了打击隆、年两人而迁怒于浙江一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