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十二章(1 / 5)
作者有话要说:拓桑的第四条路
拓桑的原型,其下落有三个版本:
其一:死于青海湖,这是最现实主义的版本;
其二:周游蒙印等地继续讲经说法;
其三:和爱人月夜远遁,当然这样的浪漫主义多半是后人因为不甘所以加以附会的。比如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大家传说他出家活了70多岁,还和陈圆圆生了个女儿,呵呵;比如建文帝,大家传说他下了西洋还是南洋?比如杨贵妃,大家认为她去了日本或者上了月宫!呵呵。当我们不甘心故事的主角就那般死去,所以,总愿意报以幻想——久而久之,浪漫主义不免沦为了庸俗主义,呵呵!
那么,拓桑有没有这之外的第四条路可走呢?呵呵:))
套用一休哥的话说:让我想想,让我想想!呵呵!
快马已经奔驰了几近三个时辰,前面是一片巨大的山谷,头顶月亮无影,黎明前的东方暗沉沉的,似隐藏着无数夜的妖魔!直觉中,那铜铃响起的方向忽然失去了辨别。
君玉勒马四顾,良久,耳边又听得那尖利无比的铃声,她心神一震,立刻往山谷左侧奔去。
沙地如雪,朔风掩盖了无数的厮杀和长啸。
近千壮汉正在围攻几名喇嘛和一群皴猊!
此刻,沙地上已经横七竖八躺着许多尸首,其中,还有不少喇嘛的尸首和众多皴猊的尸首!
为首的喇嘛每摇动一次手中的铜铃,那几百头皴猊就会发出一阵更加猛烈的进攻,围攻者虽然是被围者的几百倍,却一时也近不得那几名喇嘛之身!
君玉看那为首摇铃之人,袈裟虽然已经在激烈战斗中被划破,却依旧庄严威肃,毫无慌乱之态。
却正是拓桑。
拓桑从小在深宫修炼,从未经历过任何战争,虽然指挥了一群皴猊浴血奋战,却不得要领。这群皴猊勇悍无比,但是每每乱扑一气,面对那近千名尖刀利刃的精兵强将结成的铜墙铁壁般的战阵,哪里攻得进去,反倒死伤越来越惨重!
君玉摸出身边那枚指环带在了左手的大拇指上,悄悄对准了那群皴猊,那群绿森森的目光忽然转移,君玉念了几句咒语,立刻,有三四十只皴猊立刻迅猛地撤了个方向。
正在激烈交战的双方忽然察觉阵地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人一骑,但是,为时已晚,那几十头皴猊已经迅猛地从右侧插下,那原本铜墙铁壁般的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