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3 / 22)
林彪1929年骂过政工人员是“政治小鬼”。
金沙江骂李聚奎是第二次。
第三次是在东北骂李作鹏。1946年四平大撤退时,指挥部撤到舒兰后电台未能首先架设起来,身材瘦弱的林彪竟一把掀翻了参谋处长李作鹏的酒饭桌。
骂爹骂娘,掀翻酒桌,都是大动作。但隔了11年。
说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出一个天才,他自己则是十几年动一次不再控制的肝火。
强渡金沙江与四平大撤退,都是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平日深藏不露的林彪,对其深藏不露的感情也失去了控制。
一军团龙街渡受阻的时候,三军团于洪门渡渡过彭雪枫团后,浮桥被激流冲垮,也无法再渡。
中央红军主力一、三军团全部受阻于金沙江畔。
全军的眼光都转到中央纵队的皎平渡。
刘伯承立了大功。他带领干部团三营化装成国民党军,在守敌毫无防备中占领渡口,控制了两只船。首批部队过江后,又找到四只船。刘伯承喜出望外,一面在江边设置渡河司令部,制定《渡河守则》,一面向朱总司令发电:
皎平渡有船6只,每日夜能渡一万人。军委纵队5日可渡完。
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史中,作战电文浩如烟海。但有几封关键性电报,战史专家们会逐字逐句地背诵下来。例如彭德怀、杨尚昆4月13日建议入滇作战的电报;例如林彪、聂荣臻4月25日建议北渡金沙江进入川与四方面军会合的电报。刘伯承这封看似平无波澜的电报,也是其中之一。
“每日夜能渡一万人。”对追兵逼近、主力于龙街渡洪门渡连续受挫的红军部队来说,是天大的喜讯和天大的生路!
朱德立即下令全军都从皎平渡过江。三军团“必须6号拂晓前赶到河边开始渡河,限6号夜渡完”;“7、8两日为第一、第五军团赶来渡河时间”。
刘伯承没有想到全军都要从他这里过江。唯恐渡口有失,他立即命令宋任穷率干部团三营翻山20公里抢占通安镇,以保渡口安全。
三营连夜出发,在通安北面与增援之敌遭遇。
来敌是刘文辉的胞侄、川康边防第一旅旅长刘元瑭。闻江防有失,亲率两个营赶来增援。
干部团是红军精锐,第三营又是政治营,军、政皆强。宋任穷命令吹冲锋号,三营以锐不可当之势,一气将敌人冲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