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绵纺机的作用(2 / 4)
毫不含糊的从不入流直提到工部虞衡清吏司做主事,哪知他算学上确有大才,在核销各地军费时,连抓了三个报假账的,直升工部任新出炉的国企司郎中,一年内完成了三级跳,成为了朝中数得上号的人物。
入到乾清宫,昭宁帝便问:“我且问你,江西那处半自动缫丝机可有谱儿了?”
杨士恒恭敬道:“回陛下话,还在加紧研究。”
昭宁帝皱眉道:“棉纱机都投入生产许久了,怎地缫丝机就那般艰难?”
杨士恒道:“缫丝工艺比棉纺复杂,再则棉纺是在西洋珍妮机的基础上生产,如今还未有人见过缫丝机是什么模样,全靠着人去实验。”
昭宁帝道:“还能加大投入否?国企司的账上还有多少银钱?”
杨士恒苦笑:“银钱乃其次,天下工匠都奔赴去了江西,却也是不够。光国企这一块,缝纫机在改良,船舶制造的先期研发,钢铁锻造皆不能缺人。虞衡清吏司的火器改良占了大头。朝廷苦无算学、机械人才久矣,一时半会儿难以追上。”
昭宁帝头痛,他急需丝绸换钱,岁入实在太磕碜,时时捉襟见肘。这才年初,预算就已支出了一半,丝绸是最畅销的商品,偏偏囿于产量,有钱赚不着。对比珍妮机与土法纺纱的速度,有脑子的人都算的出来人均产量的差异。
杨士恒又道:“年前引进了飞梭技术,纺织再不似以往那般纯手工,速度快了十倍。然即便如此,江西的棉布依然供不应求。臣之见,可四处增设厂房。人总离不得衣食住行,咱们也不一定就在自家港口卖与西洋人,还能开了船卖去南洋。朝鲜、安南等地接壤,更好做生意。体量虽小,积攒起来便可观了。”
昭宁帝道:“这不是没船么?”
杨士恒道:“无需西洋那般大船,只别叫朝中官员插手,鼓励商人往南洋去,朝廷只在海关收进出口货物的税,自有商户不畏艰难险阻下南洋。有纺纱机与缝纫机,成本降了一半还多,南洋朝鲜再是贫穷,谁又真能不穿衣裳?一样是衣裳,自是便宜的更好。”
昭宁帝觉得顺了点气:“罢了,此事你同人仔细思量,还有,注意控制棉花规模,休侵占太多田土,光有银钱没有粮食易生乱象。”
杨士恒道:“朝鲜亦产棉花,不若从朝鲜购买,由海运运输到江南进行纺织,再销往南洋。西洋人前次尝试着贩棉布,却是运输成本高昂,虽比土法便宜,但被江西棉布冲击,赚头太少。商人逐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