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百思不得其解(2 / 4)
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人们普遍同情弱势方,而对进攻方没有什么好感,这就好比自卫反击和主动进攻的差别。
梅长歌的沉默,落在梅清柔眼中,倒又是另一番光景,她以为她在思考,在盘算,在权衡利弊。
而事实上,梅长歌在想的,绝不仅仅是答案那么简单的事情。
如果楚青澜想做皇帝,他的优势有很多,可关键是他不想,那再多的优势,也只可能是鸡肋,甚至是糟糕透顶的负担。
以梅长歌对楚青澜的了解,她以为楚青澜并不是很想做帝君。他有极大的可能,会在逼宫成功之后,从太子和晋王中,挑选一人执掌大秦政权。
当然,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且不说太子和晋王敢不敢接受楚青澜的好意,就单说那些费尽心机,想要借着扶持楚青澜上位,而从中获取利益的世族和朝臣们,他们会不会答应。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楚青澜能够顺利登基为帝,那他们便是扶立新帝的功臣,可若是楚青澜失败了,他们犯下的,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这两者之间,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恐怕是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的。
昔年赵匡胤有陈桥兵变,他那时的局面,可远远比不上现在楚青澜的,到时候黄袍加身,想不做帝君,都是万万不行的。
只可惜此刻秦宫宫墙尚且完整,宫门也未曾被攻破,这样的话,即便在梅长歌心中想上一想,也要考虑好,如何精准的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才能瞒过梅清柔的双眼。
“做大秦帝君,楚青澜不如太子。”梅长歌斟酌再三,终于给出了她的答案。
这个答案,明显不是梅长歌的心里话,最多算是无奈的妥协和安慰,可梅清柔听后,却是一副倍感欣慰的样子,欣欣然略有喜气,心满意足的走了。
梅清柔造访后没几日,梅长歌居住的小院子,突然间多了好些生面孔。
细看之下,他们既不是陛下派来监视她们的人,更不是楚青澜方面派来的保护者,而是那些随风摇摆的投机份子。
说白了,他们是来抱梅长歌大腿的。
梅长歌固然不喜,但转念一想,他们既然肯如此堂而皇之,卑躬屈膝的向她这个被陛下软禁的囚犯示好,想来楚青澜那边,定然是局势一片大好。
他们向梅长歌提出的要求,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