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新区(4 / 7)
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场的人包括安逸在内都是默默地听着,心里也都在想这种事情恐怕不会少数。
随着改开的持续进行,私人企业和工厂越开越多,生意有的红火有的经营却比较困难。可是无论红火还是困难,貌似欠工人的工资却成为常态。
当然有的只是会拖后一两个月再发,目的就是把工人留住,而有的则是一年半年才结一次,结的时候也不会发放全额,总是要找一些借口克扣一些。
这些人就是心黑,工人的那几个工资也不放过,的确是应该整治一下。
至于板泉镇的这件事情,当然也是有另外的原因,安逸心里明白得很,最重要的还是这个工业园的问题,农民失去土地之后又没有工作可干,没有收入养家,生活肯定会困难,也会增加不安定的因素。
因为这个工业园占地广阔,所以失地的农民众多。以前全部都是压在板泉镇身上,想解决也解决不了,也成为镇上和市里的一个大包袱。
当然以后如果安逸把工厂设立在这个工业园,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只要安逸愿意,招收板泉镇的这些失地农民进工厂做工,失地失业的问题就都能够全部解决。
除此之外,还能够吸收大量泉都市的闲散失业群众,提高泉都市的就业率。总之,安逸的这个项目对于泉都市的确是太重要了。这是在所有人心目中,都已经达成的共识。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安逸乐意不乐意招收这些农民,进到工厂里面做工。要知道这些农民本身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知识水平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也差,就算是现在开始接受培训,也没有什么发展的余地。
安逸的工厂可是生产摩托车和汽车的现代化工厂,流水线机械化加工,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有知识的工人。招收这些农民进厂又用不上,恐怕安逸不会乐意。
这当然也是大实话,安逸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如果说为了解决这些农民的生活困难安逸自然乐意帮忙,可是如果招收他们进厂当工人却还得仔细考虑才行。主要就是根本用不上吗,招收进工厂也会成为一个大包袱,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其他解决的途径,安逸想到这里开口说道:“问题是会有的,不过也并不是没有其他解决的办法。我个人认为附近失地的农民还需要多种途径就业才是正经,当然通达公司是能够吸纳一些,用来做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