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墙角(4 / 7)
一番交易之后取得现金,或者某些政策上面的支持然后就退出。
毕竟赚的钱虽多,可是风险太大,小命都会有危险,安逸自然考虑得多一些,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可是如果换成的钾肥生意,这个就会是安全的不同。虽然化肥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可是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个工业产品,并没有石油那样大的影响力。
而且仔细算算,赚钱也根本不会少,华夏本身就对钾肥需求量每年攀升,再加上印度的需要。另外随着时间的发展,安逸收购的远洋运输公司实力的增加,也可以发展更多的客户,比如说巴西这类的农业大国。
如果一切正常地的话,只是钾肥生意在全世界加起来的话,每年收益个几十亿美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此赚钱的生意,也就难怪安逸肯花费十二卢布去收购了,要知道这笔钱可不只是一家化肥工厂的钱,而是一家联合企业,包括工厂矿山在内的所有产业,也已经被安逸通盘收购。
要知道钾盐在华夏目前的储量有限,可是在罗斯国却是无比的丰富。整个罗斯国的钾盐储量都差不多能够达到全世界的四五成之多,并且还都比较的集中。
就象安逸所收购的这家乌尔拉多钾肥联合企业,就在罗斯国钾盐储量最丰富的乌拉尔地区,拥有一个超大型的钾盐矿,如此根本就不用担心资源的问题。
就在安逸和鲁夫参观完这家乌尔拉多钾肥联合企业的钾肥工厂之后,鲁夫也是颇有感慨地强调,收购这家企业的十二亿卢布,估计其中的七八个亿都是用来买那个钾盐矿的,单看工厂的话,最多也就值三四亿卢布顶天了。
不过这是安逸的决定,鲁夫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前事有鉴,安逸做出来的决定还真没有出现过错误,这次肯定也是一样。鲁夫也只能埋怨自己看不透,却不敢质疑安逸的的决定。
接下来就是继续去巡视其他的工厂企业,收富科银行的职员进行陪同,安逸也是仔细地察问一番制造厂、造船厂以及远洋运输公司的财务状况。
因为海参崴是整个远东最大的城市,也是远东的中心,地位相当地重要。再加上这里有安逸三十亿卢布的投资,彼得为了更好地监管这些钱的运用,专门在海参崴成立了一家富科银行的分行。
其实应该是叫做富科银行驻海参崴分行筹办处。一共有职员六名,负责海参崴这四家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
目前来看,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